達州「月台」,據說知道的都已年過花甲了

“月臺”是達州一地名,舊址據說就在南門河口。偶從濱河路過還有人們指著青石壘砌而成的臺基,說那就是傳說中的“月臺”。

達州“月臺”,據說知道的都已年過花甲了

實對於月臺,在小時候就聽人說起過,不過,只知其地不知其事。故而,關於“月臺”名諱因何而來,時過境遷,幾乎誰也講不清楚,即使是那些年過花甲的老人。

幾天前,我查閱一本達州文史資料時,其中一篇文章中提到“月臺”這個地方,雖是輕描淡寫,一語帶過,但“月臺”極富詩情畫意的名字,一時間彷彿時空轉換把我帶進少年的記憶。

南門河口有條曲徑通幽的窄巷,巷子裡的民宅大多瀕臨河岸,與達州城內一般的民居並沒有什麼兩樣,清一色的灰瓦板牆,沒有院落,陳舊厚重的木門,破敗不堪的窗戶到處是灰塵與蛛網。

灰色的屋頂三尺束草一茬一茬,在當時似乎荒廢多年。此情此景一旦聯想起很難想象它的存在能與“月臺”二字沾上邊。

穿過巷子中央,與老屋僅一牆之隔有幾級臺階,沿階而下,寬闊的州河兩岸盡收眼底。一瀉千里的州河水,蜿蜒流淌,細細的浪花有節拍似的輕打著堤岸,彷彿像一條銀色的練帶。

到了夏日的黃昏,州河兩岸可熱鬧了,洗衣淘菜的,納涼游泳的,沙灘石岸談情說愛的隨波逐浪,快樂像晚霞一樣燦爛,笑意像鮮花一樣開著。

一艘艘遠途歸來的帆船全都停在了古老的南門碼頭,點亮了晚江漁火。

看看“月臺”遠景,像是流落於市的老人,暗影飄動的黑白,在傳說已經遠去的鮮為人知的歷史角色?我懷念“月臺”這個地方,不僅僅因為它動人的名字,還有太多的落於民間的往事……

據文史介紹:在民國初年,達州地域偏遠,交通閉塞,當時經濟往來主要靠方圓數百里水路,由於州河河寬水淺,缺乏大型船隻的通航能力,眾多的木帆船成了達州進出省內外的唯一的運輸工具。

我記得,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達州境內的各個碼頭看見這些充滿原始古典意味的木帆船,南門碼頭尤其如此,每天停靠的船隻不下數十,高高的桅杆遠遠望去像一片林子似的。

據說為了便於管理和維護船工的權益,當時成立了一個所謂的“幫會”組織,叫船幫,又叫“老爺會”,地點就設在“月臺”一間極其普通的屋子裡。

達州“月臺”,據說知道的都已年過花甲了

一切已經遠去,“月臺”的影子如風一樣從我們的視線中消逝,回到記憶的地方,每次當我路過,看到它那殘留的一點容易被人遺忘的痕跡,會令我悠悠一嘆。

如果說,我生活在那個年代,經歷那樣的往事,站在“月臺”遠望清風明月,心情會如何?也許這時候的我,一定會學學古人的胸襟與氣度。

然而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也許只能是個美輪美奐、絕妙極佳的夢境而已。

注:本圖文摘於《達城記憶·老街老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