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少年獲聘國家級「小院士」,成績斐然,居然是因爲癡迷觀鳥

12歲少年獲聘國家級“小院士”,成績斐然,居然是因為痴迷觀鳥

居然在野外拍鳥

愛好自然

萌發拍鳥念頭

居然2006年出生於浙江金華,現就讀於金華市環城小學。他從小對聲音很敏感,小時候特別喜歡到公園裡聆聽大自然的聲音。開始學習電鋼琴後,居然練就了一項聽音辨譜的“絕活”,現在他的電鋼琴已過九級,還通過了浙江省青少年藝術專業素質B級測試。

居然從小就愛好自然,喜歡小動物,想聆聽鳥兒快樂的叫聲,沒事的時候,他總喜歡拿著相機去到處拍人和風景。拍照成了他業餘時間最大的樂趣。而在這過程中,他漸漸地發現,拍動態的事物比拍靜態的來得有趣得多。於是居然萌發了觀察野生鳥類的念頭。從那以後,他開始專心拍鳥。

最初的時候,因為年齡小,再加上父母無暇陪同,居然只能在居住的小區裡拍鳥。

後來,看到他每到週末,就拿著相機去拍鳥,而且一拍就是一兩個小時。崇尚“真正的世界不在你的書或地圖中,而是在門外”的爸爸居曉兵,開始帶著他到婺州公園,在樹叢綠葉之間尋找各種鳥類的身影。

一次,居然外出觀鳥意外發現紅頭長尾山雀。第一次發現這種“寶貝”後,居然立刻被它的外形所俘獲。他仔細觀察和拍照後,將所觀察到的紅頭長尾山雀做了記錄,然後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隨著對大自然的深入接觸,父子倆對於觀鳥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他們的觀測地點也從城市中的婺州公園、燕尾洲公園、梅園,逐漸延伸到北山、霞客古道等純粹的自然環境中。一年多時間,居然和爸爸就觀察到60多種鳥類。

讀小學四年級時,居然跟著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副主任錢法文博士,環城小學校長王偉文一起到蘭溪一處鳥類保育區觀鳥。那次觀鳥,居然不僅觀看到了白鷺、夜鷺和牛背鷺等鳥類,還聽錢博士講了觀鳥的大致流派等相關知識。

“以前觀鳥,總是停留在興趣上,通過跟錢博士和王校長觀鳥後,讓我更加喜歡那些小精靈了。”從那時起,居然開始痴迷觀鳥。

2017年春節,居然學校寒假實踐活動的課題是“溫暖中國行”。爸爸居曉兵對兒子說:“兒子,我們就來一次‘環杭州灣觀鳥觀鳥自駕怎麼樣?’”兒子秒答:“知我者老爸。”就這樣,經過一番準備,他們自駕繞浙江一圈開啟觀鳥之旅。

那次觀鳥行,他們在麗水觀察到了11種自己以前沒見過的鳥;在紹興觀察到了灰椋鳥和白眉鵐;在寧波杭州灣更是收穫良多,加新多種;在嘉興、湖州、杭州等地也有很不錯的鳥況。

痴迷觀鳥

造就愛鳥少年

因為觀鳥要攜帶相機、獨腳架和器具等器材,起初他們父子很多時候是在金華市區及周邊地方觀鳥。不過,即使在當地觀鳥,他們也經常有驚喜發現:有一次,他們到霞客古道觀鳥,發現了一隻猛禽,回來後判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腹鷹。那是他們第一次在野外觀察到國家保護珍稀鳥類。那次,他們還發現了林雕。後來,他們得知,他們發現的林雕,是當地鳥類名錄裡沒有的鳥種。

就這樣,隨著觀鳥次數的增多,居然對觀鳥愈加痴迷。有時候遇到爸爸實在忙的時候,他放學後一個人也要繞著小區走兩圈,即使發現不了“新朋友”,也要看看鳥兒。“看著鳥兒在蔚藍的天空中翱翔,在蔥鬱的枝頭跳躍,真心為它們高興,能夠找到金華這麼美麗的城市安家。”居然如是說。

不過,觀鳥並非易事。居曉兵介紹,觀鳥有加新的驚喜,等待的煎熬和無獲的失落,同時還有冒險和驚險存在。再加之居然正處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業愈發重要,因此他曾經有過想讓孩子“放棄”的念頭。後來當他和愛人看到兒子一次次因發現新品種鳥類的興奮勁時,他體悟道: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在課堂內,在廣闊天地間也能鍛鍊一個人的內心。於是,他和愛人又積極引導孩子堅持自己的愛好。

到目前,居然和爸爸除了幾乎跑遍金華所有的公園、溼地和水庫觀鳥,還先後去過江蘇,江西,湖北,河南,安徽,四川,北京,陝西,上海,海南,河北等地觀鳥、拍鳥,成了名副其實的觀鳥達人。觀鳥聽鳥促進音樂學習,音樂聽音辨譜又反過來促進觀鳥。一雙好眼睛,一對好耳朵,一副好身板,再加上一顆好奇心和友愛心,造就了一個愛鳥的少年。

經常跟兒子外出觀鳥,居曉兵總結道:觀鳥雖然會佔用孩子一些時間,但觀鳥對孩子的視力、聽力、體力、耐力和觀察力都有鍛鍊和提高。而且還能培育孩子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戶外的熱愛。

善於觀察

人工鳥島獲專利

全國各地觀鳥、拍鳥,居然寫了幾十篇觀鳥日記,拍了無數張照片。鳥類的大千世界給了他前所未有的震撼。

2015年夏天,居然跟爸爸到浙師大校園內觀鳥。在觀鳥的過程中,善於觀察的居然發現,大多數鳥兒都特別怕人,尤其是在它們築巢育雛的時候,見到人就逃也似地離開。

“能不能在其他水域,幫鳥兒建一個鳥島?”居然的腦子裡冒出這樣一個想法。“鳥兒一定特別渴望得到一個安全、舒適、溫暖的築巢地。”爸爸鼓勵他說道。

打定注意後,父子倆先在網上搜索鳥島的施工方法。不過他們發現,普通的鳥島是用淤泥來堆積的,島在湖心,鳥類可以棲息,人不可以上去。這種類型的鳥島存在耗費人力和佔用水體等缺點。“能不能把鳥島建成漂浮式呢?”居然想改變一下。

於是他開始進行設計和研究。從那以後,居然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設計和研究鳥島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苦思冥想,居然設計出一種最下面是一層泡沫塊或者塑料空瓶,用它們的浮力承載鳥島(當時居然還沒有學過浮力的計算,爸爸幫他做的運算。)中間層鋪上泥土,四周用欄杆圍起來,防止泥土流失。通過周圍種一些蘆葦,裡面種一些稀疏的草,形成一個‘外高內空’的人工漂浮式鳥島。居然解釋說,這個人工鳥島的最大亮點,是可以拼接!每塊鳥島的面積一平方米,四周有欄杆,欄杆邊上裝有卡扣用於拼接。具體施工的時候,可以根據水域情況進行拼接。

2016年5月,在學校科技節上,居然把人工鳥島的模型帶到學校參展。校長王偉文等老師看了以後都覺得不錯,鼓勵他繼續完善。有了漂浮式鳥島的設計圖之後,居然又想到一個問題:如果一陣風把鳥島刮到岸邊,小鳥是不是又得搬家了?經過反覆研究,居然有了答案:“給鳥島加一個錨。錨拋下後,這個鳥島就可以固定在湖中。”就這樣,居然成功設計研究出“漂浮式人工鳥島”。

更讓居然和爸爸興奮的是,他們在專利網上查詢了一番,發現這是一個空白,於是他們決定申報專利。專利文書的書寫是一項很專業的事情,在爸爸的幫助下,他們很快遞交了申請材料。2016年11月底,他的“漂浮式人工鳥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漂浮式人工鳥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後,居曉兵感慨地說:“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同,家長就是儘量用自己的力量做好學業與興趣的平衡,給孩子一個與時俱進的成長環境。”

憑藉觀鳥

獲聘國家級“小院士”

1月初,第十三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答辯活動在北京閉幕,居然的《一種漂浮式人工鳥島的設計研究》課題在全國2100多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全國一等獎。

居然介紹說:第十三屆中國少年科學院課題研究答辯展示活動共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課題闡述,要求用自己的語言對課題研究進行說明,結合PPT幻燈片,把他的課題《漂浮式人工鳥島》的設計初衷,研究過程和優點,進行了一一闡述;第二個環節是專家提問答辯,提問居然的主考官是中科院的著名科學家郭傳傑教授,郭教授就是當年“給麻雀翻案”的科學家之一。居然按照對課題研究的體會,將七種生境體分別適宜的鳥類進行了說明和描述。在場評委聽了他的答辯都很感興趣,表揚他的課題有創意,富有愛心。郭傳傑教授對他說:“你的設計非常好,但是你可以在鳥島的形狀方面改進一下。比如在西湖景區,這樣的方格子放在湖中央豈不是太突兀了?如果使它的形狀更加美觀的話,既讓人賞心悅目,又讓鳥感覺不出人工氣息。”筆試環節,居然抽到的題目是“設計一種能幫助殘疾人的物品”。於是居然就在考卷上設計了一種智能假肢,有了它,截肢的殘疾人就不用擔心出門不方便了。

就這樣,憑藉出色的發揮,在來自全國的2100多名選手中,居然最終獲得了一等課題的好成績,並被授予“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稱號。

“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是全國少工委、中國少年科學院為引導和鼓勵少年兒童學習科學家精神、熱愛科學、參與科普實踐活動而設立的最高榮譽稱號,每年全國僅評選出200名“小院士”。北京之行後,居然的觀鳥種類又新擴充到109種。2018年春節,居然和爸爸打算到杭州參加一個觀鳥冬令營。

對於未來,居然坦言:“美妙的鳥鳴聲就是大自然最棒的音樂會,和大自然對話,是一種很奇妙的事。因此只要條件允許,我和爸爸就會將觀鳥進行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