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天價藥」背後來自不同方向的「委屈」,這部生猛到窒息的良心片拍出了中國醫藥領域中最敏感的痛點!

荐读|“天价药”背后来自不同方向的“委屈”,这部生猛到窒息的良心片拍出了中国医药领域中最敏感的痛点!

故事的原型是發生在2015年的「陸勇藥案」。被病友稱為“藥神”的陸勇,自2004年開始幫助白血病病友從印度規模性地購入靶向藥物”格列衛”的便宜仿製藥而被起訴“銷售假藥罪”。陸勇被捕後,上千名病友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求情,最後以公檢部門撤銷起訴,陸勇被釋放結束。

荐读|“天价药”背后来自不同方向的“委屈”,这部生猛到窒息的良心片拍出了中国医药领域中最敏感的痛点!

在病友的聯名信中有一段這樣的話:

進口格列衛費用昂貴,吃不起如同等死,印度仿製藥的出現,才增加了活下去的勇氣,請給慢粒白血病患者一些活路吧,以人為本才是正路。

可以預測,《我不是藥神》這部國產現象級電影勢必將在國內颳起一輪強勁的輿論風暴,“天價藥”觸碰到的是中國的醫藥領域中最敏感、最痛楚的部分。而處在“天價藥”背後的“委屈”卻來自於不同的方向!

荐读|“天价药”背后来自不同方向的“委屈”,这部生猛到窒息的良心片拍出了中国医药领域中最敏感的痛点!

中國患者最“委屈”

影片中有個場景非常動情,警方追查“印度假藥”源頭時,一位慢粒白血病老太太對警察說:

領導,我求求你,別再查「假藥」了行麼。這藥假不假,我們這些吃的人還不知道麼?我吃了三年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人也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可你們非說這是「假藥」。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他們不是在保藥販子,他們是在保自己的命。

荐读|“天价药”背后来自不同方向的“委屈”,这部生猛到窒息的良心片拍出了中国医药领域中最敏感的痛点!

說到底,患者只是想有尊嚴地活下去。如果都吃得起正版格列衛,誰又會甘冒風險選擇印度仿製藥呢?

原版諾華格列衛最初在內地售價高達2.35萬,這是令很多家庭望其項背的一個價格。而當陸勇分享給大家自己服用印度仿製藥的結果及幾千甚至數百元的價格時,這帶來的是生命的希望,這也很容易理解他會被病友們稱為“藥神”。

有病沒有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

這是一名湖南慢粒病人去省委要求格列衛入保的時候說的話。

製藥企業很“委屈”

患者是需要藥來救命的,為什麼正規制藥企業還要把價格訂為“天價”呢?是因為他們太貪婪,不顧患者死活了嗎?

事實上對於慢粒患者而言,瑞士諾瓦比陸勇更像一個救世主,陸勇只需要和藥廠談判就可以了,而直接和病魔談判的,是他們。

當初「陸勇事件」爆發時,知乎上就有一句很棒的回答:

“靶向藥之所以昂貴到要賣幾萬元,那是因為你能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了,第一顆藥的價格是數十億美金。”

荐读|“天价药”背后来自不同方向的“委屈”,这部生猛到窒息的良心片拍出了中国医药领域中最敏感的痛点!

對藥企來說,每開發一種新藥,成本是巨大的,這其中不僅涉及到至少十幾億美金的投資,更重要的是時間成本。一種新藥,從理論階段構效關係的研究,到合成路線的規劃,到製藥工藝的開發,再到藥代動力學和毒理學的驗證,再到劑型的選擇,最後把“活生生”的藥做出來——這才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之後是漫長的臨床研究。

在動輒十幾年的臨床研究過程中,還要需要根據臨床反饋,不斷改進製藥工藝,任何一個小環節的差錯,就可能前功盡棄,新藥胎死腹中。好不容易熬到臨床研究結束了,藥企又要面對新藥註冊的嚴峻任務。要知道,一份新藥的註冊材料,有時能夠多達十萬多頁,雖然美國FDA的審核期只有6個月,而中國藥監局的審計時間最短也可到4個月,但實際上,新藥註冊長達數年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仿製藥幾乎完全沒有研發成本,省了幾億美金和10餘年時間,因此仿製藥雖然便宜但可以很賺錢。如果不給專利藥市場壟斷的機會,讓藥企看到新藥可能的暴利機會,藥企是不會有任何動力做科研開發新藥的。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家都賣仿製藥,製藥本身不會有創新和進步。

當然,由於藥物的特殊性,政府也不會允許市場被長期壟斷,對新藥的專利保護一般是20年,這20年是從藥物進入臨床實驗之前就開始算了。 由於藥物的開發需要10年以上,因此很多專利藥上市的時候,20年專利保護期已經過了一大半了,新藥在市場上真正壟斷的時間其實只有幾年,而只要專利過期,仿製藥就會大量進入,極大地壓低藥價。

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促使藥企要在短暫的壟斷時期把藥價定得儘可能地高。

政府部門也“委屈”

為什麼印度有便宜仿製抗癌藥而中國卻沒有呢?是因為中國的仿製技術不行嗎?

印度仿製藥出現後,這幾種藥物在印度的價格瞬間降了90%以上。由於印度的仿製藥公司水平非常高,藥物質量非常好,這些仿製藥不僅滿足了印度國內需求,同時成為走私藥品的熱門源頭。

但“強制許可”的弊端也很明顯,它導致藥企對開發針對發展中國家疾病的藥物毫無興趣, 因為做出來了也賣不了多少錢。

荐读|“天价药”背后来自不同方向的“委屈”,这部生猛到窒息的良心片拍出了中国医药领域中最敏感的痛点!

在我國因為專利保護等因素,沒有啟動過藥物強制許可制度。“如果政府願意啟動強仿,或者平行進口印度仿製藥,去印度買藥或自己製藥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陳敬博士說,強仿製度和平行進口制度我國都有,但都缺少實施細則,無法實際操作,而且涉及國際法、大國關係和國家政治等方面,執行起來會有相當難度。

沒有專利藥的創新,哪來仿製藥的拯救生死?

醫務人員的“委屈”

荐读|“天价药”背后来自不同方向的“委屈”,这部生猛到窒息的良心片拍出了中国医药领域中最敏感的痛点!

“他們已經實實在在地帶來了醫療混亂,這些吃著國內沒有批准的藥物的病人來找我看病,我們作為醫生是指導還是不指導呢?”上海的一位知名專家很困惑。於情,他應該幫助這些患者;於理,對於沒有在我國審批上市的新藥,藥效和不良反應都是未知的,醫生不應該私下指導。

我們看到的是廉價“救命藥”帶來的希望,但如果缺少了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把控,很多時候就是在用患者生命來埋單......

荐读|“天价药”背后来自不同方向的“委屈”,这部生猛到窒息的良心片拍出了中国医药领域中最敏感的痛点!

在電影曝光的“求生欲”版海報中,是一隻手用力握拳,青筋暴起,似乎在用盡全力地想去握住更多的藥,但即使是如此強烈的慾望,藥丸依舊從指尖滲漏下來,處境掙扎而艱難。海報的右上方,有幾束光亮照射過來,投射在攥緊的拳頭之上,在絕望的掙扎中,照進的幾束光亮,似乎也暗示著每一個人,在絕望艱難的處境裡,等待光明,逆襲求生。

我們的努力

荐读|“天价药”背后来自不同方向的“委屈”,这部生猛到窒息的良心片拍出了中国医药领域中最敏感的痛点!

而且,不止是格列衛。

荐读|“天价药”背后来自不同方向的“委屈”,这部生猛到窒息的良心片拍出了中国医药领域中最敏感的痛点!

此外,在國家政策方面,5月1日進口抗癌藥“零關稅”政策實施不久,6月20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又確定了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藥審批、落實抗癌藥降價措施、強化短缺藥供應保障

而在創新藥研發方面,利用大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加速我國的仿製藥以及創新藥的研發進程。目前人工智能已應用於新藥發現階段對於靶點發現、藥物篩選、藥物優化等方向中,並在加快藥物研發週期及降低成本上顯現出作用。在臨床研究階段,利用人工智能對疾病數據深度研究,可以更精準挖掘目標患者,快速實現患者招募;利用移動技術和麵部識別技術可以對患者服藥依從性做出精準管理;而應用可穿戴設備與機器學習分析可以實現更多、更有效的患者數據收集,加快新藥研發進程。

我們正在變得越來越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真的會像影片的結局一般:

“別再賣你那藥了,現在沒人吃了。”

“為什麼?”

“正版藥進醫保了!”

患者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的吃“仿製藥”了!

沒有神的光芒,你我生而平凡。生命依舊短暫,短暫的地久天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