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學習好,就要靜下心,曾國藩是怎樣對抗誘惑,金榜題名中進士

今天早上,一個家長跟我抱怨,孩子今年高二,明年面臨高考,可是她很擔心,孩子的成績。孩子的話更扎心,“老師,我怎麼辦?現在的成績好差,我還有希望嗎?”高考不僅僅在中國,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決定人生命運(絕非誇張,進入什麼樣的學校,就會有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大學的差異是極大的!)二是面對親戚、鄰里、朋友的評價和眼神,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年第一次高考因病失敗,全家都揹負巨大的壓力,第二年高考成功後,得到的都是祝福。不是,朋友勢利眼,而是高考已經成為別人衡量你的標尺。高考設計的非常科學,要考查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心裡素質、體能、對知識的記憶,和臨場應變的能力。孔子說過“學而優,則從仕!”已經成為華人好多家族的座右銘,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報效祖國。在華人圈裡出資助學,提攜後進,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這個孩子面臨的壓力,我是感同身受的!

想要學習好,就要靜下心,曾國藩是怎樣對抗誘惑,金榜題名中進士

這個孩子感到了壓力是好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其實,做為過來人,我知道這裡面的問題:想要學習好,就要靜下心,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學習,每一個人都能夠學好。畢竟,所有的知識都是人類的傳承,高考更是關注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80%的知識點都是考察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好學生和差學生最大的區別,是能不能靜下心來?作為一個老師,我的體會是深刻的,大多數孩子很難靜下心來!這是由生理基礎決定的!一個人想靜下心來,需要強大的意志力,和養成無時不刻的自我約束的習慣!

想要學習好,就要靜下心,曾國藩是怎樣對抗誘惑,金榜題名中進士

想要學習好,就要靜下心,看看曾國藩是怎樣對付誘惑!《詩經》有這樣的一句話,被孔子引用:“潛雖伏矣,亦孔之炤”就是提醒自己的學生,要時刻警醒自己,時刻洞察自己的惰性,不要讓自己被外物誘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生,學生,學習就是生活。在知識積累的階段,要抵抗誘惑,專心讀書!這裡要說明一個問題,誘惑也是有價值的,抵抗誘惑就是鍛鍊強悍的意志品質!也許,你學到的知識會過時,但是強悍的意志品質卻會讓你受益終身!曾國藩老先生用一生的體驗,總結了下面的話:為此不察,則心放而難收矣。(選自《讀書錄.周易.研幾》)翻譯過來,很簡單:一個人要時刻自省反思,發現自己的思想是否偏離了目標,如果放縱了自我,就難以控制精力,不會有太大的成就。學習也是如此!做什麼事業不是問題,關鍵的核心是能否專注!

想要學習好,就要靜下心,曾國藩是怎樣對抗誘惑,金榜題名中進士

曾國藩簡介:1811年出生,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本段來自網絡)研讀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是我一直提倡的!是養成教育核心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