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近日,世界盃可謂是舉行得如火如荼,激戰正酣!今年的世界盃也是頻爆冷門,讓廣大球迷可謂傷透了心!

而網上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P圖高手和段子手!形形色色的“神圖”成了世界盃的一部分。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而世界盃作為單一的足球項目,作為全世界最高水平的足球賽,每一次的舉辦,都能引起不小的騷動。自從1930年第一屆世界盃開始,到目前2018年,世界盃已經舉行了21屆。不過可惜的是,沒有任何奇蹟發生,今年中國男足依舊在這屆的世界盃小組賽上打了醬油,毫無意外地未能從小組出線。

話說,中國足球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了,為何世界盃上,總是難見中國隊是身影呢?

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足球”的身影。不過那時候,中國的足球還不叫足球,叫做“蹴鞠”,今天靠譜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蹴鞠的“前世今生”。

蹴鞠一詞最早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蹴鞠所用之“鞠”,最早可追溯到十萬年前的石球,石球在丁村文化遺址有出土,而四萬年前的許家窯文化遺址中大量出現。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而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或更早的一段歷史時期,足球活動就已廣泛開展。《史記》和《戰國策》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在齊國故都臨淄,蹴鞠(為足球)已發展成一種成熟的娛樂方式,而且在民間廣為盛行。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秦統一六國後,蹴鞠運動一度沉寂。西漢建立後,又復興盛。漢朝人把蹴鞠視為“治國習武”之道,不僅在軍隊中廣泛展開,而且在宮廷貴族中普遍流行。兩漢三國時期,蹴鞠發展發展到了一個“黃金時代”。娛樂性蹴鞠得以繼承,慢慢的還出現了表演性蹴鞠和競賽性蹴鞠。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西京雜記》上就記載:劉邦當了皇帝之後,把父親劉太公接到長安城的未央宮養老,吃穿用度極盡豪華,終日看歌舞伎樂。但他卻並不滿意,終日悶悶不樂。原來劉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層,接近凡夫走卒、屠狗殺牛之輩,工作之餘的娛樂活動離不開鬥雞、蹴鞠。於是,劉邦就下了一道聖旨,在長安城東百里之處,仿照原來沛縣豐邑的規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來豐邑的居民全部遷住到新城,劉太公和劉溫也遷住到那裡。又開始“鬥雞、蹴鞠為歡”,這才心滿意足。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也很喜歡觀看蹴鞠運動。《漢書》記載,漢武帝在宮中經常舉行以鬥雞、蹴鞠比賽為內容的“雞鞠之會”,寵臣董賢的家中還專門養了會踢球的“鞠客”(類似於今天的球星)。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不過,漢代的蹴鞠仍舊是實心球。由於蹴鞠運動的興盛,漢代還出現了研究這項運動的專著,漢代曾有人寫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體育專業書籍,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體育專業書籍。

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更為繁榮,充氣的空心球逐漸上場。上自皇帝朝臣下至平民百姓,無論是朝廷宴樂還是民間消閒,到處可見蹴鞠的身影,甚至皇妃宮嬪、田姑村婦也經常以蹴鞠為樂。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門的,以踢高、踢出花樣為能事,稱為“白打”。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在宋代,社會上還出現了專門靠蹴鞠技藝維生的足球藝人。南宋時期,蹴鞠藝人還組織了自己的團體,叫做齊雲社,又稱圓社。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宋代更有一種球門立在場中央的“築球”:場中央擺一個高高的球門,兩隊稱“左軍”、“右軍”,分站在球門兩側,隊內有分工,左軍踢過球門的球,右軍接到後若不能踢過球門,則左軍得分。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元滅宋後,蹴鞠運動開始從官辦轉移到民間,並逐漸成為民間純娛樂性的文化活動。後來,蹴鞠與歌舞淫樂聯繫在一起。

侃「世界盃」,看中國足球的“前世今生”!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聯繫自身經歷和宋朝的滅亡,嚴禁軍人蹴鞠,並下旨蹴鞠者卸腳。但朱元璋也只是禁止軍人,沒有禁止民間的蹴鞠活動。

清朝入關後,將明朝軍中的禁鞠政策擴大到民間。順治、乾隆二帝都曾明令禁止蹴鞠活動。民間的蹴鞠活動因此受到極大限制。在清朝統治的多年間,在我國發展了兩千多年的蹴鞠活動走向了衰微並最後消亡,蹴鞠二字就成為歷史名詞。

雖然現在,中國男子足球讓人感到無望。但是,還是期待中國足球能夠崛起,重塑古代蹴鞠盛況!你們覺得有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