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6大「省會城市」,誰更值得投資?

文/ 劉曉博

今天談談“胡煥庸線”以西的6個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為了表述方便,統稱為“省會城市”。

胡煥庸(1901-1998),是知名的地理學家,他在1935年提出了一個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最初稱“璦琿—騰衝一線”,後因地名變遷,先後改稱“愛輝—騰衝一線”、“黑河—騰衝線”、“胡煥庸線”。

西北6大“省會城市”,誰更值得投資?

這條線的東南面,陸地面積只佔中國陸地面積的43%左右,但人口卻接近中國總人口的95%。在胡煥庸初次提出這條線的時候,失衡會更加嚴重,那時外蒙古還沒有分離出去。

近年來,房地產領域一直有一個說法:“投資不過胡煥庸線”,有人追加了一個“投資不過山海關”。主要是說,由於人口持續流失、密度太小,在上述地區買房子價值不大。

但在胡煥庸線以西,有6個“省會城市”,它們分別是——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銀川、西寧和拉薩。這些城市都屬於“高等級城市”,它們能否例外呢?這6個城市哪個更好一些呢?

一、6個城市的規模比較

我們先看一下6個城市的規模,下面的數據來自2017年統計公報。其中拉薩自2015年以後的統計公報(2016年和2017年兩年),無法在網上搜到。使用的是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裡的數據。

西北6大“省會城市”,誰更值得投資?

注:表格裡的人口、小學生單位為萬人,其他為億元。“資金”是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財政”是地方政府一般預算內收入。

通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6個城市分為三個層次:

蘭州、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經濟規模比較接近,為第一層次。其中人口是蘭州最多,地方財政收入烏魯木齊最多,資金總量蘭州最多,GDP烏魯木齊和呼和浩特數據在四捨五入之後,竟然一樣。

銀川和西寧大致在一個層次上,銀川的經濟總量、稅收都有顯著優勢,但資金總量不如西寧。人口上,兩個城市不相上下。

拉薩規模最小。

二、6個城市的增長比較

下面通過GDP、地方政府一般預算內收入、本外幣存款餘額、小學生在校人數和官方公佈的常住人口等5個角度,比較6個城市在2012年到2017年的數據變化:

西北6大“省會城市”,誰更值得投資?

注:蘭州只公佈了2017年小學生招生人數和2012年小學生人數,其小學生增減,是按照2017年招生人數乘以6,然後除以2012年在校生人數,計算出來的。

在這5個指標裡,GDP、財政、人口都是“主觀數據”,因為受到政績考核,水分比較大;資金和小學生人數,相對來說是“客觀數據”,都沒有納入政績考核,所以相對真實。

拉薩連統計公報都不願意公開,所以可以剔除出比較範圍。其兩個“主觀數據”的增長不錯,但無法驗證。

剩下的5個城市裡,蘭州增長是最好的。其次是銀川。

烏魯木齊的增長排第三,但官方公佈的人口數據令人吃驚:

其2012年統計公報說: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2 年公安人口年報資料測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35萬人。

2017年統計公報說:據公安年報資料顯示,全市年末總人口222.61萬人。

這期間,烏魯木齊行政區劃沒有發生調整,沒有哪個區或者市劃出這個城市。我連續查閱了過去5年的統計公報,發現斷崖是在2016年到2017年至今出現的,這個城市突然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但沒有看到解釋。2012年到2017年的5年裡,每年小學生人數都是處於正常變化狀態,而且基本上是增長的。

我的猜測是:其人口流失是在幾年前發生的,但數據調整是2017年統計公報才做出的。2012年到2017年,烏魯木齊真實人口是增長的,可以參見小學生人數。

經濟增長最差的是呼和浩特,GDP和財政這兩個“主觀數據”都出現了重大異常,增長非常緩慢。究其原因,是地方政府在“擠水分”。說白了,以前報的數據太高,最近兩年調整了,這種情況遼寧也出現了。所以,最近一年多呼和浩特一些地鐵、高速公里項目被中央政府叫停,因為地方財政承受能力有限。

西寧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小學生人數出現了下滑,說明真實人口在下降,在流失。

三、中央對6個城市的定位

過去幾年,上述6個城市都向中央上報過截至2020年的“總體規劃”,中央給予了批覆。在批覆的文件裡,給出了每個城市的定位、目標,以及中心城區的人口、建設用地控制目標。

從定位、目標的措辭,以及給予的發展空間,可以看出城市的重要性。

西北6大“省會城市”,誰更值得投資?

西北6大“省會城市”,誰更值得投資?

西北6大“省會城市”,誰更值得投資?

可以看出,中央批覆裡給予發展空間最大的是烏木魯齊,到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可以發展到410萬,城市建設用地可以達到513平方公里。而根據烏魯木齊自己的統計公報,目前全部常住人口也只有223萬。所以,其中心城區至少是可以翻倍的。

蘭州中心城區可以發展到275萬人,呼和浩特可以達到258萬人,基本上在一個層面上。

至於西寧、銀川到2020年的目標,也基本上在一個層面上,分別為143萬人和130萬人。這種人口規模,連中東部一個大一點的地級市都不如。至於拉薩,就更加迷你,是一個較大縣城的規模。拉薩的人口總規模,甚至不到深圳一年人口增量。

至於定位和目標,感覺蘭州地位最高,“逐步把蘭州建設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西部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區的科學發展示範區”,這個目標設定應該是6城市第一。

烏魯木齊的定位堪稱第二,呼和浩特第三,銀川和西寧差不多,拉薩第六。

結論:

通過對目前規模、過去5年增速、國家給予的定位目標、發展空間綜合考慮,蘭州、烏魯木齊在“胡煥庸線”以西最為重要,其中蘭州增長態勢超過後者,而烏魯木齊獲得的發展空間和未來可能繼續給予的政策,略好過蘭州。這兩個城市,不僅是中東部向西部過度的重要接力站,也是重要的AB角城市。此前我曾在專欄裡多次建議,應該把這兩個城市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銀川和西寧,又構成了另外一對AB角關係,他們基本上是蘭州、烏魯木齊兩大“主中心”以外的兩大“副中心”。

拉薩規模太小,發展不是其主基調。

而呼和浩特,嚴格地說不算西北,算北部。而且呼和浩特是6個城市裡,唯一的“弱省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人口和經濟總量,都處於第三或者第四位。經濟總量上,鄂爾多斯和包頭都比它強勢。一箇中等規模的自治區,經濟上還有三大中心,呼和浩特首位度其實比較弱。

相比之下,西寧、拉薩、銀川的省(區)內首位度都超高,是“超強省會城市”。蘭州、烏魯木齊也可以算“強省會城市”。

至於房地產投資價值,當然也是蘭州、烏魯木齊略好(只建議適度投資),呼和浩特第三(不太建議投資),銀川、西寧偏弱(不建議投資),拉薩則完全不適合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