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普通批志願填報今日結束 幾個小技巧需注意

根據統一安排,7月5日、6日考生開始填報自主招生批(含高校專項計劃)志願,填報文理類本科普通批(含地方農村專項計劃)、藝術類本科普通批(含統考批和校考批)、體育類本科、春季高考本科首次志願。6日是考生志願填報的最後一天,不知你現在是已經完成填報,亦或是成竹在胸,又或是猶豫不決?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想好怎麼填,那就趕緊對照省招考院公佈的《2017年本科普通批首次志願投檔情況統計表》,對照去年的投檔表,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位次),查詢去年相應成績(位次)的考生被哪些高校錄取。

時間不等人,6日下午5點,包括本科普通等5個批次在內的志願填報工作就要結束了,請考生們抓緊時間,進行最後的填報,另外,“交卷”前一定記得要最後再檢查一遍。在這裡,晚報記者還整理了一些志願填報方面的須知內容,希望能對仍在猶豫當中的考生有所幫助。

填報小技巧:

看看大學課表瞭解專業學什麼

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合併後,本科批考生選擇的高校範圍擴大。以文理類本科普通批首次填報志願為例,可以填報12所高校,每個高校可以填6個專業,共72個專業。面對這麼多選項,怎麼選?選大學首先要全面分析考生個人及家庭的特徵和需求。包括學習基礎、興趣、活動經歷、對未來求學的地域偏好、職業興趣、畢業期望、父母對子女未來的學歷期望等。瞭解目標高校及目標專業。不要盲目相信大學排名,儘可能開展實際調查。瞭解目標專業的招生標準、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畢業去向等信息,同時感受一下校園氛圍。聯繫目標高校的在校生、畢業生,瞭解他們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感受和評價,分享他們對母校的印象。

要弄清楚專業學什麼?將來幹什麼?可以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等了解專業內涵,如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要求、研究領域等。瞭解課程設置情況,各專業的學習年限。瞭解專業的就業方向、畢業後可以從事什麼工作,可以在哪些行業發展。瞭解畢業生就業情況,表面看起來熱門的專業,就業率不一定高。

錄取分波動情況決定專業範圍

高校招生網會公佈往年的錄取情況,數據比較準確。高校招生宣傳材料一般會包含招生計劃及往年的錄取分數等信息。省(市)招辦提供的報考志願相關材料中有往年錄取信息。

參考往年的分數要注意大小年現象。大小年現象是指上一年高考人數多,錄取分數高,接下來一年考生報考人數可能減少錄取分數下降。實行平行志願後,大小年現象減弱,但仍有影響。研究大小年規律,有利於把握和預測今年的錄取投檔線差。

第一步,對比省級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科類一般分為文史類、理工類、藝術類、體育類;批次分為提前批、本科批、專科批等。各批次各科類的錄取控制分數線是招生錄取的重要指標。第二步,對比相應批次大學的往年錄取分數。詳細瞭解大學當年的招生計劃和錄取情況,可將感興趣的大學近三年錄取情況彙總製表,一目瞭然。關注兩個分差:一是大學往年錄取線與省批次控制錄取線的分差;二是考生高考成績與省批次控制錄取線的分差。二者結合可以預測高校錄取線,衡量和評估考生實力。第三步,比對本省和本中學考生的位置,預測大學的當年錄取分數線。高考成績體現出考生的競爭實力和在博弈群體中所處的位置。因為,考生不能單純以大學往年的錄取分數生搬硬套,還要關注自己在全省的排名情況及相對位置。

在6月30日由晚報組織的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會上,有專家建議,成績剛剛達到該大學近幾年(建議3-5年)的錄取分差波動範圍之內,填報分數較低的冷門專業或志願服從專業調劑;成績超過該大學近幾年(建議3-5年)的錄取分差波動範圍時(一般超過10-15分左右),填報分數中檔的不冷不熱專業;成績遠高於該大學近幾年(建議3-5年)的錄取分差波動範圍時(30分以上),可以選分數高的熱門專業。

專業級差志願級差不是一個概念

若第一大學無專業級差,但未被錄取,到第二志願時會被降分處理嗎?採訪中,有專家表示,專業級差和志願級差不是一個概念。平行志願模式下不存在志願級差。

所謂“專業級差”是院校在安排考生錄取專業時,按招生章程中公佈的一個或幾個分數值,來確定選報不同專業志願考生的錄取專業,這種分數值就是“專業級差”。也就是院校在錄取考生第一專業志願和非第一專業志願時的分數差額,各專業志願間級差分數,如3分、2分、1分等。

考生和家長在平行志願填報時,不妨將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夠得著的理想院校作為志願A,將符合自己成績水平的“對口”院校作為志願B和C,志願D填一所“保守”院校,志願E則填“墊底”院校。其中的“跳一跳”“對口”“保守”“墊底”的幾所院校就自然形成了平行志願中的梯度順序。這樣既可避免“高分低就”所帶來的後悔莫及,又可避免萬一沒達到“好院校”投檔分數,也有相應院校可讀,而不至於落到較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當然,“衝一衝”也應當十分慎重,也要有一定的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