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上漲勢頭迅猛,新興市場慘遭「中傷」?誰才是「最大輸家」?

近來,美元指數一直是大家關心的重點。昨日(6月21日)美元指數刷新了2017年7月14日以來高位,最高漲至95.54,。業內人士分析,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勁,美聯儲加息預期呼聲越來越高,以及市場避險情緒高漲等各大因素綜合支撐了美元指數走勢。

美元上漲勢頭迅猛,新興市場慘遭“中傷”?誰才是“最大輸家”?

這邊美元不斷走強,那邊的新興市場顯得有點慘,資本都選擇加速逃離新興市場,就連經濟增長前景和債務情況較好的部分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也沒有逃脫“噩夢”。

此次美元漲勢得以延續,除開上面提到的幾個原因,還有歐元區和新興市場多方位的不景氣合力助推。目前不少投資人擔心,一舉美元計價的資產有更好的回報前景和避險穩定性,強勢美元很有可能將會直接影響全球資本流動和配置偏好,進而對新興市場產生衝擊。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明尼蘇達州參加一場活動時表示,美國單季GDP增速將進一步上升,預計會“非常接近實現4%的經濟增長”,甚至會超過4%。美國一季度GDP數據將於6月28日公佈,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番提前“劇透”,預示屆時該數據可能表現不俗。鮑威爾以及特朗普的言論成為了21日美元上漲的重要催化劑。分析人士表示,從技術面看,美元指數目前已來到自2017年7月中旬以來的最高水平。若能站穩95.15上方,多頭下一步將向96.00-96.30一線發起衝擊,若能進一步突破該區域,有望衝擊97.94。

美元上漲勢頭迅猛,新興市場慘遭“中傷”?誰才是“最大輸家”?

相對比與美元的走強,亞洲新興市場表示很受傷。

根據數據表示,今年以來,投資者從印度、印尼、菲律賓、韓國、泰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股票市場撤出資金已經高達190億美元,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資金流出速度。一直以來,韓國、泰國都屬於經常賬戶處於盈餘狀態的亞洲新興經濟體,但是韓元和泰銖近期雙雙遭受拋售,堪稱新興市場貨幣中下跌最為劇烈的品種之一。

在強勢美元的背景下,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近期普遍都表現低迷。市場人士認為,匯市正在迴歸到所謂的避險市場模式,說明市場走勢與亞洲新興經濟體基本面相關程度比較低,因此相對來說,更多的因素應該歸結於全球市場情緒。

美元上漲勢頭迅猛,新興市場慘遭“中傷”?誰才是“最大輸家”?

一直以來對亞洲看好的高盛,最近卻將12個月MSCI亞太指數(不包括日本)的目標調低。高盛表示,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全球貿易局勢升溫和日益強勁的美元,導致他們做出這個決定。

對此,惠譽評級亞太地區主權評級負責人施瓦茨指出,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的外部環境非常嚴峻,並將之與2013年作對比。他表示,惠譽對亞洲主權評級展望維持穩定,因為亞洲強勁的財政和足夠的“緩衝區”,令亞洲地區能夠應對這次挑戰。

然而,施瓦茨也給出警告,面對美聯儲積極加息,歐央行政策“相當寬鬆”的情況,新興市場還是要應付美元升值的巨大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