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爲媒,傳統文化有新意 網搭橋,特產走俏靠創新

花为媒,传统文化有新意 网搭桥,特产走俏靠创新

6月20日,剛剛結束市政府舉辦的新聞發佈會現場採訪,中央、省級和市級媒體的各路記者便趕往花街,體驗保山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捕捉令人興奮的新聞點。

儘管正午是太陽最為熱辣的時候,但在花卉一條街上買花、賞花的人並不少。“一株盆景賣出14.6萬元的價格”,駐足一棵掛著“已出售”牌子的木瓜樹盆景前,獨特的造型與不菲的價格讓記者們嘖嘖讚歎。在保山市花木盆景協會負責人的介紹裡,無論是售價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花木,還是幾元錢就可買走的植株,都可見保山人愛花養花的傳統,也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花街發生的變遷。

“以前,花街規模比較小,僅有花木和中草藥兩條街,如今,不僅規模比以前大了許多,內容與形式也更加豐富”。陪同採訪的市、區宣傳部門的同志介紹。

花街搭臺,經貿唱戲一直是近幾年來保山花街的主旋律。由此,花街體現的不僅僅是保山人的閒情雅緻,更是保山人展示發展成果,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的平臺。鄉鎮一條街、美食一條街,電子商務展示區、商品展銷區等因花而生,各種商務活動、文藝展演和區域間的友好往來等因花而興。在介紹者的娓娓講述間,流連於花草樹木中的記者們,用筆和紙追溯花街的昨天,用手中的鏡頭記錄花街的今天。

如果說花卉一條街是對文化的傳承,那麼電子商務展示區和鄉鎮一條街便是對創新一詞最好的詮釋。之所以把義烏商貿城的滇西電子商務示範區作為花街的一個重要展示區,與我市對電商發展的重視有很大關係,“夢想,從這裡啟航”“電商,讓保山農特產品插上騰飛的翅膀”“世界藍山、保山咖啡”,示範區牆上的標語與市商務局同志充滿激情的介紹,便可想我市電商產業的勢頭和勁頭。從田間到舌尖整個流程可對農特產品進行追蹤的溯源系統平臺、以“九零後”為創業主力的咖啡電商企業、琳琅滿目的五縣(市、區)農特產品電商展示區無不吸引著記者們的眼光。一邊品咖啡一邊看咖啡的製作,品嚐鄉鎮一條街上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各種綠色、生態的美食,讓記者們有了更直觀的感官體驗。

“電商產業讓保山農特產品的身價成倍增長”,介紹者的一席話,道出了電商產業對保山農特產品轉型升級的作用。截至2017年底,全市電商企業達630戶,增長30.71%;電商網店達9381家,增長32.15%;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500萬元的企業已發展到31家,比上年增加9家,增長40%。

聽、看、品中,記者們應用各種現代化的傳播工具,邊記邊寫邊發,第一時間把對保山花街的感受和印象發佈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