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京東「無界零售」賦能模式

初探京東“無界零售”賦能模式

小錦說

近日,錦囊專家小錦有幸受邀參加京東與清華大學教授共同講授的無界零售,深受啟發,現將學習感受分享給大家。

京東無界零售的賦能可以用四個關鍵詞(全域、全鏈路、架構開放和體外增強)和三個要素(覆蓋範圍、購買頻率和客單價)概括。

文丨徐達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黃四民以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貨郎圖》巧妙帶入,一幅畫與無界零售能有什麼關聯?其實《貨郎圖》是一千年前中國古代零售行業的一個縮影,貨郎的出現延伸了集市的輻射範圍,極大地方便了偏遠地區的購物需求。

然而,貨郎只是小範圍的貨物流通,直到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21世紀初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才更大限度的打破商品的空間限制。在這一演變過程中,伴隨著從有界到界限模糊,產品也越來越便捷的呈現在顧客面前。

▌京東無界零售的四個關鍵詞

京東集團副總裁、無界零售賦能事業部總裁林琛用四個詞概括了京東無界零售的解決方案:全域、全鏈路、架構開放和體外增強。架構開放指的是平臺能力PaaS化和個性化需求SaaS化,體外增強是指通過組件化的部署,為線下門店賦能。

初探京東“無界零售”賦能模式

林琛 京東集團副總裁 無界零售賦能事業部總裁

京東無界零售是打破傳統交易域界限的全域營銷(包括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線下門店和快閃店社區店),這裡的全域營銷有兩個概念:一盤人和一盤貨。因為不論是線下門店還是線上電商,都有各自的缺點。比如,線下門店有四大能力缺失:數據缺失、信息缺失、空間缺失和系統化工具缺失;線上電商也有四大能力缺失:交互缺失、感知缺失、可控速度和信任缺失。全域營銷的優勢在於,可以結合線上線下渠道的優勢,揚長避短。

全鏈路主要是需求和供給閉環的效率提升,就是京東物流面向用戶,實現供應鏈供需兩側,即製造供應鏈與零售供應鏈的打通,通過數字化能力、敏捷供應鏈降低庫存率,提高週轉率,提升服務水平和用戶體驗。

京東Y事業部供應鏈規劃部負責人翟欣磊向我們介紹了京東供應鏈的四個賦能:一是選品,二是定價,三是預測,四是庫存。首先是根據大數據分析,判斷一個區域的人群畫像,其對產品的喜好,購物習慣等等,來決定這家門店上什麼樣的貨品;然後根據商品的銷售情況,動態的調整商品價格,進行促銷等等;另外可以根據往期的供貨量預測本月的業績或者補貨量;最後就是庫存,根據市場行情,調整庫存,較少庫存率和週轉時間。

初探京東“無界零售”賦能模式

翟欣磊 京東Y事業部供應鏈規劃部負責人

另外京東供應鏈還運用了區塊鏈技術,比如防偽溯源,翟欣磊演示了奶粉從生產到加工,到消費等全過程的情況。其實在這裡小錦和許多人一樣都有一個疑問,就是區塊鏈保證的是商品上鍊後的信息的不可篡改,但是如何保證上鍊前信息的真實性呢?對此,翟欣磊告訴小錦,“目前,我們通過物聯網、RFID(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實現信息的自動採集,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在信息收集過程中的干擾因素”。

▌京東賦能三要素

線下門店的收入主要取決於三個變量因素:覆蓋範圍、購買頻率和客單價,京東無界零售對線下門店的賦能主要體現在這三個因素上。

說起京東對門店覆蓋範圍的改變,林琛舉了京東和沃爾瑪合作的例子。沃爾瑪一家門店的覆蓋範圍大約是3公里,通過京東的前置倉和京東到家的配送,沃爾瑪的用戶可以在APP下單,由京東到家實現30分鐘的送達,把有效覆蓋範圍擴展到5公里。

現在城市交通擁堵,年輕消費者又不願意離開家門,線下門店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林琛說,“傳統門店無法精準洞察每個消費者的購物決策過程,消費者離店後無法再次觸達和運營,京東可以幫助品牌門店打通線上線下數據,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全時段精準營銷與全渠道數字化營銷,不但可以挖掘潛在用戶,還可以充分維繫運營老用戶。所以從購買頻率上來講,京東可以幫助門店提升購買頻率”。

對於客單價,林琛認為,京東可以用大數據精準洞察門店周邊消費者的需求,實現千人千面,精準推送,幫助門店智能選址、選品、補貨、定價,從而提升客單價。

▌京東無界零售落地應用案例

要說線下門店升級,最近很火的應該是智慧門店和智能貨櫃了,前些天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智能科技展上,小錦參觀華為的智慧門店時發現,它可以詳細的記錄客流量等客戶信息,通過攝像頭準確識別每一個人,你進店幾次,看了哪些東西,臉上是什麼表情等等。後來發現,京東也在做類似的事情。

京東時尚生活事業群零售創新業務部系統及創新項目負責人劉家瑞表示,智能科技可以幫助門店實現四個環節的能力提升:一是引客入店,二是信息補充,三是轉化提升,四是支付評價。通過的攝像頭記錄店門前的人流量,有多少人進店,然後多少人停留,拿了哪些東西,即使沒有買,當你下次路過的時候,門口的廣告屏會根據歷史數據個性化的推薦你喜歡的商品,這樣可以增加進店率。

初探京東“無界零售”賦能模式

劉家瑞 京東時尚生活事業群 零售創新業務部系統及創新項目負責人

劉家瑞列舉了京東與奧康合作的例子,“五一”期間,京東與奧康通過跨界合作,達成5.48萬個訂單,拉新會員5.49萬人,實現線下業績1400萬和線上業績1600萬。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微信的領券頁面,看到附近的門店然後領券,就可以線下消費。這種線上領券,線下核銷的方式可以達到訂單數字化以及會員通的目的,商家也可以拿到訂單及會員信息,進行再次營銷。

通過京東APP掃碼查看附近門店,可以為線下導流,把奧康的會員信息與京東會員信息進行匹配,可以針對門店輻射範圍內的會員進行精準營銷,通過傳單、掃樓等線下手段進行拉新,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另外,線上訂單通過線下門店發貨、退貨,這樣可以加強門店週轉。同時,如果是線下退貨,可以減少因尺碼問題導致的退貨,增加交易額。

在消費升級趨勢下,無論是新零售的“人、貨、場”理論,還是京東“無界零售”,其本質是相通的——即以人為中心,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歡迎關注錦囊專家!點擊“瞭解更多”,查看更多企業數字化轉型新零售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