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米的这座石桥,距今近800年,却值得每个国人铭记一生


今天是7月7日,一个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怀的日子。如今81年过去,让我们再次聚焦一次这座让亿万同胞刻骨铭心的卢沟桥!卢沟桥又叫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遂下令攻击宛平城。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大幕就此拉开。

81年过去了,这座桥一直静静地,凝视着侵略者的野蛮与杀戮,也见证着一个民族的不屈与抗争。

81年的岁月弹指而过,中国已不再任人欺凌,沉睡的雄狮已然觉醒,卢沟桥见证着中国的沧桑巨变。

其实,始建于1189年六月的卢沟桥早在13世纪就闻名世界,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

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

1985年又在旁边建了一座新桥,旧卢沟桥从此成为文物,不再通车。

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从而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宛平城内月色朦胧,美丽的月亮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站在卢沟桥上,市民已经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了。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卢沟桥上弹痕犹在,卢沟晓月依旧动人,它记忆了一个民族跌宕起伏的昨天,也见证着一个民族团结奋斗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