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後,紅木家具市場該何去何從?

7月1日,國家標準GB/T 18107-2017《紅木》(以下簡稱“新國標”)正式實施。此項標準將代替自2000年開始實施的原標準《紅木》(標準號為GB/T 18107-2000)。新國標最大的變化無疑是紅木樹種的變化,將行業內多年形成的“五屬八類三十三種”更改為29種。

大浪淘沙后,红木家具市场该何去何从?

根據修訂後標準內容,原標準中的紫檀屬花梨木類中的鳥足紫檀、越柬紫檀被認定為大果紫檀的異名,在新國標中刪除越柬紫檀、鳥足紫檀,統一為大果紫檀;黃檀屬黑酸枝類中的黑黃檀被認定是刀狀黑黃檀的異名,在新國標中刪除黑黃檀,統一為刀狀黑黃檀;柿樹屬烏木類中的蓬塞烏木被取消。此外,原屬於柿樹屬烏木類的毛藥烏木被歸為條紋烏木類;將原雞翅木類中的鐵刀木屬改為決明屬。

更備受關注的是,新國標還標註了29個紅木樹種的管制與保護信息。其中,17個樹種被列入CITES(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目錄,3個樹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二級保護目錄;其中,降香黃檀、刀狀黑黃檀是CITES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雙重保護”。也就是說,29種紅木中,共有18種受到瀕危保護管制。

受到瀕危保護管制,則意味著貿易受阻。以交趾黃檀(即市場上俗稱的“大紅酸枝”)為例,其原產地大部分為老撾,但是由於老撾已經基本禁止出口貿易,即便有零星材料進口到國內,大部分為小碎料,品質不佳。

目前,29個紅木樹種中僅剩下11個紅木樹種未受瀕危管制。一起來看看這11種未受瀕危管制的樹種,花梨木類中的安達曼紫檀、大果紫檀、囊狀紫檀;雞翅木類中的非洲崖豆木、白花崖豆木、鐵刀木;烏木類中的厚瓣烏木、烏木;條紋烏木類中的蘇拉威西烏木、菲律賓烏木、毛藥烏木。

在這11種紅木中,除了大果紫檀,即市場上俗稱的花梨木、緬甸花梨,其他樹種都非市場主力。新京報記者瞭解到,雖然目前大果紫檀未被列入CITES目錄,但業內人士預測,2019年5月將召開的第十八屆CITES締約國大會上,肯定會對大果紫檀等紫檀屬樹種進行介入。

所周知,紅木傢俱市場的主力軍全都在花梨木、紅酸枝、黑酸枝這三類中。但是從目前的瀕危管制來看,黃檀屬中,香枝木類、紅酸枝類、黑酸枝類全部被列為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二級目錄。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管制十分嚴格,即便在一些不發達國家存在管制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但是,紅木行業並不能將希望寄託於規則縫隙中,紅木材料的貿易管制給行業帶來的是“無米下炊”的艱難。對於紅木商家而言,一邊是日益稀缺昂貴的紅木材料,一邊是一直沒有起色的消費市場,不少企業開始離開行業。大浪淘沙後,也促使行業不得不改變原來的生產模式,開始紅木傢俱的改革之路。

下來的紅木傢俱企業,開始改變原來的模仿老傢俱造型、快速生產的模式。材料市場的貿易管制,讓企業購買、使用材料時開始謹慎,以材論價的紅木傢俱消費理念也在減弱。白酸枝、緬甸花梨等成本較低的紅木材料,開始成為市場主流。為了提升紅木傢俱附加值,企業不得不轉變傳統發展思路,不能延續大批量生產、大規模開店的做法,或者從設計入手,轉向新中式之路,增加紅木傢俱的設計賣點;或者在工藝上精耕細作,提升工藝附加值,將傳統紅木傢俱做成收藏品。也許從傢俱本身出發,尊重消費者的需求,順應市場變化,才是企業的長久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