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電信、聯通躺著賺錢?來看看它們的辛酸和艱難吧

不久前,在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中國電信總裁劉愛力先生作了一次讓行業“振聾發聵”的演講——“一碗湯、湯一碗,倒過來叮噹響,倒過去響叮噹,倒過來倒過去,還是那碗湯,可每倒一次,行業價值下降一次”,就這麼一句簡單、通俗、直白的話,一語道盡當前通信行業所有的辛酸和艱難。

通信行業有什麼辛酸和艱難呢?

我從2007年畢業後進入這個行業,至今十一年,曾見過這個行業高速增長極盡榮光,也曾見過被微信等OTT打得失魂落魄不知所措,也曾見過基層員工拿到10萬+年終獎時的意氣風發,也曾見過去“掃樓”賣卡受盡白眼的滿臉尷尬,也曾見過三家企業高層互換其樂融融,也曾見過校園營銷攤位前打得不可開交。也曾見過它被譽為濟世扶貧的最具社會責任企業,也曾見過它被罵作千夫萬指的偷話費騙子,也曾見過它高居世界500強前列富可敵國,也曾見過它的員工窮困潦倒無以為繼……

中國移動、電信、聯通躺著賺錢?來看看它們的辛酸和艱難吧

怎麼來形容通信行業的辛酸和艱難呢?從我個人的視角,結合這些年的所見所聞,我用以下四句話來形容。

第一句話,牆內打聲一片,牆外罵聲一片

可能是因為三家之間競爭性的考核壓力,三家員工之間從暗戰到明戰由來已久,爭奪有利的擺攤位置和基站地點、干擾對方基站導致用戶頻頻掉網、偷偷剪斷對方光纜導致大面積的網絡故障、公關學校/小區實行“排他”協議阻止對方進入、組織網絡水軍捏造事實抹黑對方,諸如此類,圍牆之內,三兄弟幹架幹得轟轟烈烈,無所不用其極。

而在圍牆之外,用戶是怎麼看待運營商的呢?網絡上在各種評論區人們用於形容運營商用得最多的詞莫過於——騙子、小偷、坑蒙拐騙,甚至我見過最具黑色幽默的一句評論是——“每天躺著賺錢的,除了妓女,就是運營商了”,我至今不知道為什麼普通用戶會對運營商懷有如此之大的敵意,但罵運營商在今天已經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很多人每天試圖理性地為運營商解釋一二,包括我在內,但始終徒勞無功。

中國移動、電信、聯通躺著賺錢?來看看它們的辛酸和艱難吧

第二句話,牆內肉搏戰,牆外圍剿戰

三家運營商之間在經營層面上的內戰打了很多年,而到了近幾年,這種戰爭進入到白熱化的狀態,由於全業務經營後,三家運營商基本上陷入了同質競爭,同質競爭最後的結局就是價格戰,大的運營商想著以本傷人,贏者通吃,而小的運營商則想著以小博大,以缸瓦碰瓷器,最後就演變成了互相攻擊利潤區,比如中國聯通以極低廉的價格攻擊中國移動的流量業務,而中國移動又以極低廉的價格攻擊中國電信的寬帶業務,而中國電信又利用全程全網的網絡優勢試圖策反另外兩家的4G用戶,牆內三兄弟陷入了瘋狂的肉搏戰,拳拳到肉、招招見血,似乎不惜同歸於盡。

有句成語叫“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 意思是內部雖有分歧,但還是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可惜運營商只做到了前半句。在三家運營商陷入肉搏戰的沙塵滾滾之中,牆外互聯網企業對運營商傳統的基礎通信業務覬覦已久,蠢蠢欲動,就一個微信,幾乎就把整個通信行業上千億的語音/短彩信等業務平白給整沒了。而從最新的動態來看,以BAT為首的OTT玩家正在想盡辦法入侵到更核心的基礎通信網絡領域,它們正在圍繞基礎設施層面、AI等

新型領域加強滲透,試圖全方位地針對運營商展開圍剿戰,運營商似乎對此沒有任何辦法,甚至有些已經開始以合作為名向互聯網巨頭“投誠”。如果互聯網企業此戰贏了,運營商就徹底沒戲了,只能老老實實充當管道。管道是什麼概念?就是碼頭的搬運工、拉黃包車的車伕、拖著船過淺灘的縴夫。

第三句話,高層天天談轉型,基層只能含淚轉行

相比其他行業,運營商行業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戰略特別多。這幾年來,各種戰略滿天飛,高層們展示著漂亮的ppt,天天都在談轉型,談改革,目標宏大、邏輯清晰、路徑明確、指標詳實。但似乎談來談去,落到基層還是那幾個指標,多賣卡,多賣專線,多辦數據業務,多遊說客戶預存話費和升級套餐。

最近幾年,運營商基層員工流失非常嚴重,特別是優秀員工,在BAT等互聯網巨頭動輒年薪百萬的“攻擊”下,運營商毫無抵抗力。我曾經有一個群,裡面最多的時候有2、30人,都是各省戰略口、市場口的同事,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天天晚上在群裡談論公司發展的各種問題,大至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小至個別業務的營銷方案,有些人離領導比較近,有些想法還得以在某些省落地實施,如今想來是一段挺快樂的時光。後來,有些人陸續離開,這個群慢慢地就沉寂了。最近有一天,我認真數了一下,還留在運營商的已經不足5人了,其他的去BAT的去BAT,從政的從政,創業的創業,還堅守在運營商體系內的已經很少了。其實他們的離開,並不全是薪酬的原因,大家說得最多的離開的原因是看不到希望。

中國移動、電信、聯通躺著賺錢?來看看它們的辛酸和艱難吧

第四句話,CPI天天漲,工資不升反降

關於這句話其實也無需多言了,這個問題被反覆討論過無數遍,運營商員工從從前的最受尊敬、最讓人羨慕的工作,變成了職業選擇的雞肋,大部分新進來的員工首先想的不是說要來轟轟烈烈大幹一番事業,而是打著心裡的小算盤“國企待著挺穩定的,混混日子挺好的”“好歹是個大平臺,先過渡一下再走吧”。儘管心理預期已經這麼低了,但現實還是會讓他們失望,一是穩定是穩定,但日子也不好混;二是大平臺是大平臺,但似乎也學不到太多有用的東西,無非就是營銷案、流程、工單、公文諸如此類,這些能力不足以讓他們在社會立足。

回想起不久前從運營商離職的一位朋友說的“十年前,入職那天,我穿了最帥氣的一件西裝去報到,然後十年間,我再也沒穿過那件西裝,運營商就如同那件只穿了一次的帥氣西裝,表面看著光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