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普吉島翻船:旅遊勝地怎麼變成「奪命島」?

數十名同胞殞命異鄉,怎一個“痛惜”二字了得?

“鳳凰號”潛水教練驚魂一夜:玻璃全被浪打破 幫助乘客匆忙逃生。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文 | 楊勁松

當地時間7月5日,泰國普吉島鄰近海域發生船隻傾覆事故,船上游客大部分為中國遊客。據新京報報道,截至6日16時左右,事故遇難人數已上升至40人,另有幾十名中國遊客仍處於失蹤狀態。

數十名同胞殞命異鄉,背後可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家庭遭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在為他們感到傷痛之餘,泰國遊所暴露出的安全問題也值得民眾警醒。

泰國普吉島翻船:旅遊勝地怎麼變成“奪命島”?

現場遊客視頻截圖。

近年來,出訪泰國的遊客增加迅速。2017年,中國為泰國貢獻了最多的旅遊客源,赴泰國人數超過980萬。在“2018神奇泰國旅遊年”的推動下,赴泰旅遊熱度不減,據泰國方面統計,今年1至4月,中國赴泰國旅遊人數超過410萬人次,又創下歷史新高。

在吸引中國遊客的泰國“神奇遊”中,海島、海濱的吸引力較大,相當部分的遊客會嘗試海洋旅遊產品,浮潛、深淺、海釣等活動也頗受青睞。

浙江海寧一公司中層集體出遊普吉島 37人出遊暫只找回19個。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可是,這些旅遊產品的安全保障卻並不樂觀。首先,由於中國遊客的迅猛增加,泰國旅遊商家的救生設備設施和專業救助人員並不能滿足需求,甚至存在老舊設備依舊服役的情況。

同時,浮潛、深潛等活動對教練人員專業技能要求較高,但是實際上有些不具備專業資質的人員也混雜其間。這些無疑都是安全隱患。

泰國普吉島翻船:旅遊勝地怎麼變成“奪命島”?

▲普吉島遊船傾覆事故示意圖。

據媒體報道,2015年有超過70名中國公民在泰國溺水身亡,2017年的溺亡事件也有61起。就在今年上半年,在泰國也發生多起溺亡事件。

發生溺亡事件,自然有遊客自身的原因,但是更深層次的則是旅遊商家管理不善和雙方溝通不暢的問題。比如相關商家是否只滿足於簡單口頭提醒,而缺乏足夠的措施讓遊客對海島安全常識有深入全面的瞭解?

泰國普吉島翻船:旅遊勝地怎麼變成“奪命島”?

▲傾覆的最大遊船“鳳凰號”內飾與外觀。

隨著遊客對海外出遊質量要求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了自由行,選擇自由行的遊客多會通過OTA(Online Travel Agency即在線旅行社)等途徑購買“海島一日遊”等旅遊產品。

目前,赴泰海島遊的散客化趨勢日趨明顯,如此一來,旅行社或者OTA對遊客全程所發揮的安全保障作用已經相對弱化。不僅如此,對遊客的安全警示及保障措施也往往不到位,對遊客全程所需的安全信息服務不足,識別、篩查泰國當地商家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識淡薄。

泰國普吉島翻船:旅遊勝地怎麼變成“奪命島”?

▲救援者正在運送倖存者。

面對這些安全隱患,需要相關部門與泰方加緊協商,推動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加強對旅遊商家安全保障能力的關注,為旅遊安全保障體系和應急服務機制提供政策支撐,強化部際信息共享和工作協調。

考慮到海島安全環境的複雜性,不妨以海島旅遊為典型案例,嘗試以此為突破口,建立中泰乃至中國與東南亞的海島旅遊合作平臺,探索建立旅遊安全預警機制,形成海島旅遊安全標準、規範,為救生設備設施的配置、保養、維護和運營提供行業規範。

同時,也要強化旅行社、OTA及各環節服務提供商的主體責任,為出國遊同胞提供安全保障,防止遊船傾覆等海島旅遊相關的安全事故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