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熱映背後:是諷刺更是警醒

《我不是藥神》熱映背後:是諷刺更是警醒

在《我不是藥神》的幾場宣傳活動中,這位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都有出席,站在徐崢、甯浩這些明星主創身邊,一遍遍講著自己沒有通過代購格列衛仿製藥掙過病友一分錢。

《我不是藥神》熱映背後:是諷刺更是警醒

與徐崢飾演的印度神油小商販"程勇"不同,現實生活中的陸勇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生了病,需要錢,61歲的父親在領了不到一年的退休工資後,想幫兒子賺些治療費用,卻在陸勇的工廠附近出了車禍,搶救7天后,去世。

那是2005年,陸勇查出患病3年後。而今他在《我不是藥神》的見面會上說:"你看我已經16年了,還很健康,我還站在這裡。"

《我不是藥神》熱映背後:是諷刺更是警醒

陸勇是媒體和病友口中的"藥俠",針對慢粒白血病患者服用的正版格列衛藥品每盒售價23500元人民幣,正是他發現併為病友代購最初價格為3000元人民幣的印度仿製藥,讓很多吃不起天價藥的人看到了希望。此外轉轉上也有很多放心藥,可以放在家中以備不時之需。

《我不是藥神》熱映背後:是諷刺更是警醒

《我不是藥神》即是以陸勇的故事為原型改編,但除了徐崢扮演的程勇,其他

主要演員的角色大都是藝術創作

用導演文牧野的話說,無論是卑微的呂受益、流浪野狗般的黃毛,還是跳豔舞的母親、求神庇佑的牧師,他們構成了中國這類病人的群像

《我不是藥神》熱映背後:是諷刺更是警醒

2015年5月,《我不是藥神》編劇韓家女通過郵件跟陸勇取得聯繫,獲得改編授權。雖然起初得知主角從"藥俠"變成一個藥販子,讓陸勇不能接受,他還在博客發佈聲明澄清。但目前這部電影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讚美。

它是很多人口中那種"能改變社會的電影",讓人想到韓國的《熔爐》《辯護人》,想到印度的阿米爾·汗。

尤其是當片尾白血病患者擠在街道兩旁,送別"程勇"徐崢時,《辯護人》的片尾曲響起,如同釜山99位律師為宋康昊辯護帶來的力量,眼泛淚光的徐崢同樣將《我不是藥神》的情緒帶至頂點。被捕的他圍繞法律、道德、人情拋出一道選擇題。

《我不是藥神》熱映背後:是諷刺更是警醒

不過"千人送別"程勇的場面卻是陸勇最不喜歡的,他博文寫道:"因為它太誇張反而讓人覺得不真實"、"我想拍一部更像我的電影"。

現實中,陸勇曾因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逮捕,最終免於起訴無罪獲釋。他的故事不比電影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