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在耶魯精進》:面對紛繁,唯有精進

今天這篇文章,來自我的朋友“海的沉澱”,讀書人。要談的書,是王爍的《在耶魯精進》。

讀《在耶魯精進》:面對紛繁,唯有精進

作者是財新總編,牛人一個。2016年參加了耶魯世界學人項目,在牛人輩出的地方遊學了一陣。與海內外各地精英交流碰撞,思考驗證,生髮出新觀念新理解,而成書。

該書副標題是“成為專才之前,先成為通才”。

這是耶魯通識教育的精髓。正契合《自序》中的“另類二八定律”,就是付出兩成努力,對一個領域瞭解八成。

八成就夠用,足夠激發智識民族對新領域的好奇。跨界、打通也正是由此而來吧。

讀《在耶魯精進》:面對紛繁,唯有精進

該書震撼和觸動我最大的就是其中《極簡金融課》《極簡談判課》《財智邏輯》對經濟的解讀和理解。

原來的知識空白,有所填補。讀的過程中,也有腦洞大開的感覺。

雖然過後遺忘了不少,究其原因還是不熟悉的緣故,沒能形成有效認知。好書要重讀,相關背景知識也需要大量補充。

王爍講,必須做一生的投資安排,順道論證了年輕人、公務員持有股票的合理性。

投資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洞察自己的人生,在各個階段擔負起應盡的責任,保持必要的股債比例,調整平衡,以匹配生命週期和收入流分佈。

說白了就是延期消費,以期在暮年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工作週期的收入,要支撐有生之年的全部開支,因為父母養育你所花費的,會代際轉移支付到兒女身上。

讀《在耶魯精進》:面對紛繁,唯有精進

同期學人恩斯特·塞迪略在任墨西哥總統時,推出了一個項目,就是把對窮困家庭的補助與孩子入學掛鉤。

思路一變,激勵方式調整,貧困家庭的父母有了將孩子送入學校的動力,直接增加了孩子的受教育機會,提高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可能性。

這給當下教育扶貧一些啟發。孩子願意、家庭鼓勵、社會幫助、國家保障,學習方能持久。

來自阿富汗的女議員法蒂瑪·賈法利兒時的一段求學經歷讓我印象深刻。

在戰亂不寧的邊境,父親每天早晚各騎兩個小時摩托車,接送她上下學,兩年的時間,更換了六個學校。他們都堅持下來了。

讀《在耶魯精進》:面對紛繁,唯有精進

王爍在文中引用了很多“大家”的話,印證他的思考,給讀者以啟迪。

歷史很少簡單重複,但經常押韻。

歷史學家不能更好地預測未來,但有可能更好地為未來做準備。

我理解,時代越發展,學習歷史,培養歷史思維愈顯得重要,瞭解過往如何發生,知道未來何種可能。

學習是對話,人們因對話質量而生興趣,其價值取決於留在所有參與者心中的遺痕。

通過閱讀與作者對話的境界,我還體會不深。

但靜靜與己交流收穫的妥帖和慰藉,讓我感到滿足,更願意打開書本,多去傾聽和嘗試。所欠缺的是還不能很好地與自己博弈,隨時記下想法的努力和堅持亦不夠。

讀《在耶魯精進》:面對紛繁,唯有精進

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思考,用樹狀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

我覺得“兩狀一性”的說法極為精妙。

好多以文為生的人,往往把為文比作蓋一座房子、做一桌大餐。設計、佈局、鋪陳、修補,哪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這也是建築師、美食家的工匠精神。

“勿以言舉人,勿因人廢言”。自警自勵,慢慢體會和領悟。

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微試驗要多。從重複中抽離出來,主動地創造變化。保持開放心態,跳出舒適圈,擁抱變化,有所成長和進步。

讀《在耶魯精進》:面對紛繁,唯有精進

針對“手機控”,王爍有一個小辦法,他總是把手機和Kindle放在一起,並在大腦中植入一個if-then,if想刷手機,then打開Kindle。

在有紀律地管理時間、管理自我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殊途同歸。畢竟每個人的時間越用越少。

非科班出身的他,學習英語的竅門自稱就是求知心切,多讀死磕。真的值得自己學習。

羅振宇說,這個時代,如果我們說一句“向你學習”,其實意思已經變了。過去向你學習,就是要學習你的那些優長,在這些方面成為你。

而現在,“向你學習”的意思是,瞭解你的觀點,作為我的參考。你不是我的方向,你只是一盞燈。我學習的越多,點亮的燈就越多。最後,我要照亮的是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成為其中的任何一盞燈。

讀《在耶魯精進》:面對紛繁,唯有精進

在《愛麗絲漫遊仙境》裡,紅皇后對愛麗絲說,她必須一直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因為世界也在跑。在我讀過的好幾本書中都看到過這句話。

早上看的一本書中提到,在改革開放30年之後,出現了“改革疲勞期”“開放原地踏步期”。如今,深化機構改革先行,精進之旅啟航,未來可期。作為其中的一份子,亦應精進不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