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總督審判案子 不料審到自己頭上 結果烏紗帽掉了

1711年秋天,江南鄉試在江寧(今南京市)舉行。

9月9日,到了放榜的日子。大家驚訝地發現,歷年錄取舉人最多的蘇州府,竟然只有區區13名。其餘大部分是不學無術的揚州鹽商子弟。其中吳泌、程光奎等人文理不通。坊間傳言:這次鄉試,許多人是通過行賄成功登榜的。

聽了傳言,落榜者立即爆發了。當年9月24日,1000餘名蘇州學子浩浩蕩蕩地來到玄妙觀,將財神像搬到府學,鎖到明倫堂上。當時主考官是副都御使左必蕃,副主考官是翰林院編修趙晉。蘇州學子為此編寫了一幅對聯“左丘明雙眼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譏諷主考官左必蕃對科場舞弊視而不見;副主考官趙晉搞權錢交易,錄取文理不通的鹽商子弟。

兩江總督審判案子 不料審到自己頭上 結果烏紗帽掉了

這一鬧不得了,最後甚至驚動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指派江南學政張鵬翮、漕運總督赫壽,會同兩江總督噶禮、江蘇巡撫張伯行一同審理此案。

案情並不複雜,一經審理,真相立即像冰山一樣浮出水面。原來,歙縣考生吳泌、揚州考生程光奎均是暗中賄賂,用重金打通各類關節而榜上有名。

在審判快要結束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吳泌和程光奎招供,他們分別送了50萬兩銀子給趙晉,一共100萬兩銀子。按照趙晉的供詞,他承認收到了50萬兩銀子。那麼,剩餘的50萬兩銀子去了哪裡呢?於是,又牽扯出他們之間的聯繫人、前任安徽巡撫葉九思的家人李奇。李奇供出,那50萬兩 “失蹤”的銀子是留給兩江總督噶禮的。

這樣就尷尬了。因此兩江總督噶禮此刻正一本正經地坐在高堂之上,審理案件呢。噶禮非常憤怒,怒斥李奇誣陷封疆大吏,要將他嚴刑拷打。這時候,張伯行發聲制止,要求繼續審理案件,查明真相。

兩江總督審判案子 不料審到自己頭上 結果烏紗帽掉了

我們知道,兩江總督是清朝八大總督之一,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官秩從一品,位高權重。江蘇巡撫屬於兩江總督的下級。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古代,以下犯上從來都是官場大忌。張伯行哪來的膽子,敢在公堂之上與上司兩江總督唱對臺戲?

這有兩大原因。

一是張伯行自身清廉,身正不怕影子斜。

張伯行步入仕途以來,一直就有清廉正直的名聲,連康熙皇帝都有所耳聞。1708年,康熙皇帝南下視察來到江蘇,要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推薦賢良的官員。推薦名單上來後,康熙皇帝沒有發現張伯行的名字,親自召見張伯行,說:“朕久識汝,朕自舉之。他日居官而善,天下以朕為知人。”將他從江蘇按察使提拔為福建巡撫,還御筆賜予了一塊“廉惠宣猷”匾額。

二是張伯行獨自開府蘇州,不受兩江總督管轄。

1710年,張伯行調任江蘇巡撫。雖然從名義上,兩江總督下轄江蘇巡撫,實際上江蘇巡撫獨自開府蘇州,不接受兩江總督的管轄。同時,江蘇巡撫管理著大清王朝最富庶的四府一州(松江、蘇州、常州、鎮江及太倉直隸州),在朝廷裡說話很有底氣,並不懼怕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審判案子 不料審到自己頭上 結果烏紗帽掉了

很快,張伯行、噶禮都向康熙皇帝遞交奏摺,互相彈劾。張伯行彈劾噶禮賄賣舉人,包庇罪犯,請求解除噶禮職務,交有關部門嚴肅審理。噶禮則彈劾張伯行挾嫌誣陷並羅列了七條罪狀,其中一條是包庇牽連進“南山案”的好友方苞等人。“南山案”是康熙皇帝欽定的文字獄。這一條罪狀如果坐實,張伯行恐怕腦袋不保。

見到督撫互參,康熙皇帝感到不好處理,索性將他們同時停職,交由張鵬翮、赫壽審理。兩人審理後,得出噶禮屬實、張伯行屬於誣告的結論。康熙皇帝不信,改由戶部尚書穆和倫、張廷樞重審,兩人意見仍與張鵬翮等相同。

對於這種明顯偏私的審查報告,康熙皇帝表示不能接受,他生氣地說:“噶禮才有餘,治事敏練,而性喜生事,屢疏劾伯行。朕以伯行操守為天下第一,手批不淮。此議是非顛倒!”

兩江總督審判案子 不料審到自己頭上 結果烏紗帽掉了

康熙皇帝隨即下令由九卿、詹事、科道聯合審理此案。他公開說:“噶禮操守,朕不能信;若無張伯行,江南必受其朘削且半矣。”意思是,如果沒有張伯行,江南將有一半地區遭到噶禮的盤剝。這說明康熙皇帝對於噶禮貪婪的本性很瞭解。

最終,張伯行官復原職,噶禮被革去兩江總督職位。這一場沸沸揚揚的督撫互參案件終於塵埃落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