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宏观:4月23日政治局会议点评」方向不变,未雨绸缪

事件: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点评:

1、“扩大内需”旨在为贸易摩擦可能升级做准备

本次会议,强调“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这是2015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再度提出“持续扩大内需”,以往会议的表述均是“适度扩大总需求”。

我们认为,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不变的背景下,强调扩大内需,旨在为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升级做准备。会议同时强调“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与此可以相互佐证。

我们此前强调,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复苏,出口的好转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化解金融风险的监管措施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

在此背景下,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则成为2018年经济增长最大的不确定性。考虑到中国对美出口2017年超过中国出口总额的19%,一旦贸易摩擦升级,我们预计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冲击将在0.2—0.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亦将影响国内三大攻坚战的进行。

当然,目前贸易摩擦还局限在有限范围,近期美国财长提出将赴中国商谈贸易问题,中国商务部表示欢迎,也传递出双方有所缓和的信号。从这一角度看,本次会议强调“持续扩大内需”,意在为贸易摩擦的可能升级未雨绸缪。反过来,这也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可能短期内难有明显缓和。

2、扩大内需并不意味着扩大开放退居次要位置

会议强调“要更加积极主动推进改革开放”,“尽早落实已确定的重大开放举措”,意味着在强调扩大内需的同时,扩大开放的政策导向延续。需要指出的是,扩大开放不仅仅是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倒逼,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所强调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的体现。而正如我们此前所指出的,中国在现阶段,扩大开放,寻求贸易的再平衡,也是转型升级,提升潜在增速的必要途径。

3、政策方向不变

同时,会议继续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同时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这也意味着整体政策方向并无变化,而会议同时指出,“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我们认为,其重点在于“健康发展”,“消除隐患”,意味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是重中之重。

需要指出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不因化解风险产生新的风险是底线。从这一角度看,随着去杠杆转向实体经济,在监管继续趋严的同时,注重监管协调,同时在政策方面未雨绸缪,避免因化解风险造成市场大幅波动可能是2018年政策方向新的变化。从此前央行流动性维稳态度的变化,到近期央行的超预期降准,均应从这一角度理解,而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方向的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