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pick一首歌吧

人物簡介

今天來pick一首歌吧

“奶奶灰”樂隊,組建於2017年,成員為江蘇省高級法院審判監督第二庭法官趙俊、江蘇省高院執行局綜合協調處長朱嶸。趙俊網名“桂公梓”,曾憑藉科幻短篇小說《金陵十二區》,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朱嶸愛好彈琴唱歌,學生時代曾與同學組過樂隊,並創作過多首歌曲在校內演出。今年5月,由樂隊創作的歌曲MV《寧海路75號》走紅網絡。

今天來pick一首歌吧

輿情要點

2017年,在一次江蘇高院的文藝演出後,趙俊和朱嶸決定組建“奶奶灰”樂隊,隨後便一直著手於樂隊處女作的創作。基於二人商議的宣揚法院工作精神的大方向,10月,趙俊將《寧海路75號》的歌詞創作完成。但由於法院工作繁忙,加之朱嶸並非科班出身,只能依靠反覆的哼唱調子,用手機錄音並慢慢整理,因而直至2018年2月,歌曲的譜曲才全部完成。隨後,製作完成的歌曲小樣被江蘇省高院相關部門發現,著手推進歌曲MV的製作。

MV以動畫人物為主人公,講述了法官一生的故事。在南京寧海路、江蘇高院大樓、法庭等場景中融入了法院的工作細節,從庭間到案卷,將江蘇省高級法院的歷史鋪陳在觀眾眼前。主人公從初來乍到的青澀小生,到離開法院時滿頭銀髮,戳中了眾多網民的淚點。

2018年5月18日、19日,江蘇省高院微信公眾號連續推出該部MV及歌詞、音頻後,引發刷屏式傳播,閱讀量超過“10萬+”。

5月25日晚,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發佈“睡前聊一會兒”文章,向讀者推薦歌曲《寧海路75號》,“一方面,民謠的清新與機關的嚴肅,製造出新鮮又強烈的文化反差,更重要的是,它確實真實而剋制地唱出了很多一線公務員的工作與生活、青春與理想。”

5月30日,《人民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機關民謠”,唱出堅守的柔情》,肯定江蘇高院法院人以歌言志的積極意義,“以夢為馬、青春萬歲,一首歌濃縮了一個群體的共同心聲。”

在歌聲之中傳達法院人的情懷,奶奶灰樂隊徹底地走紅了。歌曲MV發佈後,人民網、光明網、《現代快報》、荔枝網等媒體紛紛轉載推介,網民評論熱烈,好評如潮。

歌曲鏈接

《寧海路75號》

作詞:趙俊 作曲:朱嶸

那一年的那一天,來到這門前,滿地的梧桐葉,初來乍到的秋天。穿制服的小姐姐,漂亮得不明顯,你說夢想定會實現,在未來的某一天。時間好像一轉眼,故事走了這麼遠,從庭間到案卷,生活只剩這麼點。漸退的髮際線,朝如青絲暮成雪,你問我還是不是,當初的文藝小青年。

你說十年如一覺,流光容易把人拋,大院裡歲月靜好,沒有誰是不能少。給蘭草拍個照,帶不走也別忘掉,我們還在同一道,只是換了個門牌號。你說鐵打的營盤,流水從也不靠岸,我們只是個過客,守好自己的這一站。別後的大河山川,好多夢等著伸展,喝醉之後你卻說,好想念當初的白襯衫。

多少年月,多少顛沛,多少陌生人,多少次頭頂一片月,胸中萬戶閱卷聲。穿制服的小姐姐,已回家抱上了外孫,電梯裡的年輕人,那眉眼很像我們。終會有那麼一天,要告別這扇門,滿地的梧桐葉,不期而來的風。寫下過那些句子,檔案室落滿灰塵,不需要更多舉證,那就是我們的一生。

世界很大,我們很小,誰年少不向往天涯海角。夢想易逝,紅顏易老,每天在現實裡移動雙腳。晝夜奔跑,此中味道,早在你心上烙下記號。值不值得,抬頭看到,這裡是寧海路的75號。

媒體評論摘要

《人民日報》:“機關民謠”,唱出堅守的柔情

從彩虹合唱團的持續火爆,到《寧海路75號》被單曲循環,今天的年輕人,更具創意去實現文化表達與價值感染。當一首舉重若輕的歌,能讓平時“壓力山大”的法官聽得感動萬分,一曲輕風拂柳的演奏,拉近公職人員與群眾的距離,恰恰說明傳遞“愛崗敬業”的理念,並不需要竭盡力量的呼號;築牢一個公職人員的理想信念,也不一定就非得慷慨陳詞;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並不侷限在字正腔圓、大詞宏論。宣傳工作可以有更多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有時候,真實而剋制的音符,輕鬆而酣暢的表達,更能喚醒青春熱血,凝聚價值認同,只要它們真正觸及人們心中流淌的那首歌。

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寧海路75號》:唱出時代的堅守

與幾年前那張著名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小紙條不同,這首歌沒有仗劍天涯的壯闊,甚至沒有一句豪言壯語,有的是平凡工作中的堅守。其實,無論是立案制改革後忙到焦頭爛額的法官,還是奔忙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一絲不苟做好手頭工作,是絕大多數公務員的日常。而這首歌最難能可貴的精神,正在於傳遞出如何在重複而庸常工作中保持奮鬥激情的信念。就像詞作者所言,這首歌不止是寫給自己,而是寫給所有的法院人、所有的法律人,乃至所有在機關大院奉獻過芳華、燃燒過青春、追逐過理想的人們。可以說,《寧海路75號》在致敬身邊的奮鬥者,更在激勵更多的同行者。

網民觀點摘編

@笑笑:點贊!青春與歲月無關,理想和奮鬥相隨。

 @杜鵬:感動,美好又真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法官形象,還看到了在生活中拼搏奮鬥的自己,最喜歡那個年邁的法官對視年輕的自己的鏡頭,我希望當我老的時候,想到那個莽撞的小夥子,不會遺憾,不會後悔,那就足夠了。

@Z’ze:同為法院人,看到十幾年前的老制服,想到十幾年前還是實習生的自己。如今,已在當初夢想的崗位上摸爬滾打了整整十年。理想還在,初心沒變。

@高原絲路:每幅畫面,每句歌詞,每個音符,都是激盪的青春、無悔的歲月、司法的情結。感謝創作團隊的付出,也欣賞每位的才情,更讚賞作品所傳遞出的積極向上、砥礪前行的精神風貌和滿滿的正能量。

今天來pick一首歌吧

輿情點評

一首《寧海路75號》,讓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法院人。平日中,人們在法庭上、新聞中看到的法官是嚴肅的、理性的、不苟言笑的,而這首歌表現出的法官是一個平凡的工作者堅持初心、追求夢想、恪盡職守的形象,也會懷念青春易逝,也會感嘆容顏易老。如此貼近大眾的描畫,正是社會中大多數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的寫照,因而能夠引起廣泛的社會共鳴。

李俊和朱嶸的才華讓人欣賞,他們身上傳達出的堅守精神同樣值得敬佩。趙俊在回答記者“是什麼讓你們堅守呢?”的提問時,回答是“情懷”。他說,年輕人都渴望浪跡天涯,但進入法院或其他機關,就很難有機會去實現。但因為喜歡這份工作,願意將其作為一生的事業。雖然工作之後會發現,可能現實離理想有一些差距,但是要抱著一種不想放棄的信念和信心,相信司法環境會越來越好。朱嶸說,主人公背後的牆上寫著“為了公平正義”,這是江蘇高院的院訓,表達了法院人的情懷,“這是我們想傳達的精神”。正是懷揣著這份信念,兩個人組起這個樂隊,唱響這首歌,鼓舞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司法事業中,也鼓勵在各個崗位中的人們固守己心、腳踏實地。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作為一次官方行為,《寧海路75號》對江蘇高院的積極宣傳作用效果顯著。這彰顯出了在全媒體時代,創新形式的新媒體宣傳手法是與時俱進的,是獲得人們認可和喜愛的。這也為新時代的官方宣傳提供了思路。江蘇省高院新聞辦主任張志平是該MV的製片人,他表示,這部MV基本沒有大話、空話、硬話,是該院改變說教式宣傳方式的一次嘗試。以清新活潑的“機關民謠”,原汁原味地反映法官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情懷追求,可以稱得上是“把有意思的事做得有意義”。氛圍輕鬆愉悅,內容積極奮進,群眾喜聞樂見,《寧海路75號》的宣傳經驗無疑值得更多部門借鑑。(王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