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現實又煸情,一部被閹割的中國特色好電影

《我不是藥神》現實又煸情,一部被閹割的中國特色好電影

誠然,近30萬觀眾豆瓣評分9.0,首映票房3億,首映票房就過3億,正式上映第二日輕鬆拿下6億票房,到了今天更是突破10億大關。

無數影評大咖紛紛撰稿盛讚有加,這毫無疑問是一部好電影。

《我不是藥神》現實又煸情,一部被閹割的中國特色好電影

然而,我們從另外的角度來看,雞蛋裡挑骨頭,深思下這部電影沒說真話,電影一直強調看不起病是因為藥價貴,只能購買代理印度仿製藥,各種抗議藥企的畫面。避重就輕,真正的問題還是醫療保障系統的問題。這種電影的傾向很還是有些問題的,妖魔化藥企,甩鍋給企業(看到這裡您可以要罵了,我們不談劇情,迴歸現實,希望您看完下面的分析)。當然如果不是淺嘗則止,也通過不了廣電總局的審查吧。

《我不是藥神》現實又煸情,一部被閹割的中國特色好電影

回到現實我們還要了解下這幾個問題:藥價為什麼這麼貴?在仿製藥也是救命藥啊,為什麼國家打擊這麼嚴格,放寬點不行嗎?印度為什麼仿製藥而不受打擊?藥品境外購又為什麼要打擊?

一,藥價為什麼這麼貴?

醫藥圈流傳著一種說法:“靶向藥之所以昂貴到要賣幾萬元,那是因為你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第一顆藥的價格是數十億美金。”言下之意,天價藥不能歸罪於藥企貪婪,而是研發成本巨大。

《我不是藥神》現實又煸情,一部被閹割的中國特色好電影

這裡就涉及到了藥品專利了,因為我們國家醫藥起步晚,大部分的都需要購買美國專利。如果你不承認美國專利,不保護新藥知識產權,沒關係,美國對你關閉數據庫,FDA數據庫基本上就代表了全球新藥研發方向,關了這個你就自己黑暗中摸索吧。你仿製了一個,然後其他所有你就徹底沒戲了,丟西瓜撿芝麻就是這意思吧?再然後,美國一種新藥上市,你要不要買?牛逼你別買!對於有大規模仿製美國新藥而且不遵守專利保護的國家,美國要麼不賣,要麼賣的死貴。

一位曾供職於世界三大藥企之一諾華集團的高管鄭新(化名)曾透露,實際上,為了平衡全球價格體系,跨國藥企的新藥在各國的定價不會差異太大,格列衛在中國的定價也並不高於歐美市場。上市時,中國到岸價肯定比美國便宜,但額外增加的部分包括關稅、增值稅和流通差率和企業沒有任何關係。專利藥的專利保護也就十來年,過了專利期後,這個藥品就屬於全人類的。但不尊重專利,都做仿製,企業沒有動力去做新藥,這是大家願意看到的結果嗎?”鄭新問。格列衛在全球的出廠價都差不多,但是全世界只有中國有慈善贈藥的舉措。作為企業,諾華已經做到極致了。其他國家有醫保埋單,我們的政府2003年時在幹什麼呢?

《我不是藥神》現實又煸情,一部被閹割的中國特色好電影

二、在仿製藥也是救命的啊,為什麼國家打擊這麼嚴格,放寬點不行嗎?

必須強烈說明的一點,藥品真的不是一種普通商品!很多藥品的半致死量遠比氰化物小,說句不好聽的,治病還是要命真的就是一步之遙。不管是新藥還是仿製藥,質量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質量合格藥品是一切醫療系統的基本大前提。所以,藥品質量方面的口子絕對不能開!一條縫也不能開,今天你可以因為格列衛(電影中提到的抗癌藥“格列寧”,和真實世界跨國藥企瑞士諾華製藥的“格列衛”,也只差一字。)可以救命開一條口子,明天就會有幾千人死於劣質藥的不良反應。中國對藥品質量監管在全世界都排名前列的嚴格,尚且出現疫苗劣質幾百兒童不良反應很多刪號了的事情,你們在說格列衛可以救命的時候難道就沒想過劣質的格列衛可以要命?

格列衛,科學家努力了100年,藥企研究了20年。如果不承認科研的價值,知識的價值,那麼新藥研發越來越少,大量低效仿製藥充斥市場,最後受害的還是病人。

藥品太特殊了,特殊到全球單獨為藥品制定了一個質量標準和生產標準也就是俗稱的GMP,0.001%的單雜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反應甚至致命。因為0.001%的雜質有強烈不良反應甚至致命的例子太多了。藥物就是這麼特殊。

《我不是藥神》現實又煸情,一部被閹割的中國特色好電影

三、印度為什麼仿製藥而不受打擊?

這個就都是小道消息了,九十年代,美國大量的製藥廠在印度建廠,然後九幾年杜邦還是輝瑞我忘了總之是製藥巨頭廠區周圍發生大規模居民高燒不退,甚至死亡的病例,印度醫院束手無策,後來經過調查,是該製藥廠排放的廢水中的某些成分導致的,這可是稀釋了千百倍之後,依然有這麼牛逼的效果。然後不久之後,印度發生大規模化學物質洩漏,死了幾千人,又是美國的化工廠(化工製藥關係還是很緊密的)。

雙管齊下,美國政府在印度國內沒有藥物專利法的前提下,對印度開放了FDA的數據庫。現在的情況就是,美國所有制藥行業的申報專利數據,三哥可以直接看,直接拿來用,美國不管。然後美國繼續在三哥國內進行藥理臨床的數據,給三哥一份,怎麼折騰三哥的兩腳羊,三哥不管。

這個代價中國承擔不起,藥物臨床雖然需要這種科研精神,但是跟美國在三哥那邊一樣折騰,在國內那絕對是要動搖統治的。

《我不是藥神》現實又煸情,一部被閹割的中國特色好電影

四、藥品境外購為什麼要打擊?

嚴厲打擊境外藥更多的還是處於藥品安全的考慮。比如印度藥格列衛,你私下進口沒法保證渠道的安全性和藥品質量,萬一是印度假冒偽劣藥呢?而且私下進口必然會造成進口藥市場的魚龍混雜,到時候對於國家制藥行業整體都是一個很大的損害。老百姓不會管這藥是合法進口的還是非法進口的,大活人吃藥吃死了那就是你政府的責任。劣質藥吃了就死絕對不新鮮。藥品不是食品,因為藥品太特殊,太重要了。一個疏忽大意,就意味著無數條人命。

瞭解這些問題後,我們來看下根據人民網的文章《美國窮人看病保障多》可知道美國醫療費全球最貴,但是美國人人看得起病,因為美國政府對醫療的投入佔GDP總量比18%,排名全球第一,中國醫療支出佔GDP總量比例4%,排名全球123名,中國行政支出(公務員跟普通人比例全球最高)佔GDP比例排名全球第一,這就是90%中國人看不起病的原因。

毫無疑問,這一切的一切終究都是錢的問題。高價正版藥當然能夠救人,不過它只能救有錢的人,花錢買藥,藥到病除;至於沒錢的人,那就只能吃到砸鍋賣鐵,家徒四壁,最後家破人亡。這就是殘酷的現代社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現代啟示錄。電影《我不是藥神》非常聰明的是,讓反派說出了這句話,並在最後讓良心發現的徐崢把故事引向了感動的一面,而不是在此不斷深挖,否則整個故事只會更加殘酷、絕望,在中國特色的廣電審核制度下只能進行閹割。因為我們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問題無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