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萬畝」工程見成效 保山向「滇西最美城市」邁進

“目前,‘三個萬畝’工程已初見成效。萬畝青華海生態溼地恢復工程被列為國家溼地公園建設試點,累計完成投資10億元;萬畝生態觀光農業園被列為國家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和中國農業公園創建單位,完成投資7億元;萬畝東山生態恢復工程5個森林公園‘園中園’建成開放,累計完成投資9億元。”中共保山市委副書記、保山市市長楊軍說。

近日,“開啟新徵程 建設新保山”全媒體採訪團走進雲南省保山市。保山古稱永昌,地處滇西,雨量充沛,四季如春,素有“春城中的春城”的美譽。此外,保山也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中緬“人字形”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

“三個萬畝”工程見成效 保山向“滇西最美城市”邁進

保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楊磊/攝

為把保山市中心城區建設成為園林、生態、宜居城市,進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2016年3月,保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市生態化的發展戰略,決定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規劃建設“三個萬畝”生態廊道工程,即:青華海萬畝溼地恢復工程、萬畝觀光農業恢復工程、東山萬畝生態治理植被恢復工程。

重現“哀牢古湖”人文盛景

據史料記載,遠古時期的保山壩子是一個封閉的哀牢古湖。明代初期,保山壩子的多數區域還是湖泊沼澤,故被俗稱為“東海子”。後因興修水利、圍湖造田等原因,青華海水域逐漸被村莊、農田、藕塘所取代。

如今,“萬畝青華海生態溼地恢復工程”作為“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建設項目”的重點工程之一,總佔地面積約12500畝,由東河與景區大道分為西湖、東湖、溼地、荷塘及“哀牢部落”文化村五個片區,其中西湖項目已於2016年2月建成,東湖項目已如期於2018年春節前向遊客及市民開放。

“三個萬畝”工程見成效 保山向“滇西最美城市”邁進

保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楊磊/攝

據保山市青華城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宗彥介紹,萬畝青華海生態溼地恢復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10億元。項目的建成不僅豐富了市民生活、美化和改善了城市環境,而且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了歷史文化,重現了“哀牢古湖”的人文盛景,促進了城市、生態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協調生態觀光農業發展

為構造城市休閒—溼地休閒—農業休閒—山體森林休閒的景觀序列,協調生態保護、生產遊憩、鄉村生活發展的三者關係,2017年,保山市隆陽區成功引入錦苑、萬家歡、晨農3個公司與隆昇公司(代表隆陽區人民政府)4方共同出資1億元,於2017年8月18日成功註冊保山保農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萬畝生態觀光農業園項目投資建設。

據介紹,該項目總用地規模為2.5萬畝,涉及河圖、金雞2個鄉鎮,總投資41億元。園區的規劃結構為“一區四帶五園”。“一區”建設用地建設區,“四帶”為花卉產業帶、蔬菜產業帶、水果產業帶和苗木帶,“五園”為水果觀光園、食用玫瑰休閒園、花卉觀光園、世界玫瑰博覽園、世界茶花博覽園。

“三個萬畝”工程見成效 保山向“滇西最美城市”邁進

保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楊磊/攝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7.28億元。據保山市隆陽區農業局局長楊曉平介紹,到2018年年底,園區將完成菜花果種植1萬畝以上,啟動實施393畝核心商業區建設,實現開園運營。

打造保山中心城市後花園

萬畝東山生態恢復項目是保山中心城市的後花園,也是保山中心城市的生態屏障。據介紹,該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約為2.67萬畝,其中生態植被恢復及經濟林果種植11844.42畝,現代生態農業種植11754.14畝。

據項目承建方東園永昌公司總經理胡文彬介紹,要通過“山脊戴帽子、坡面栽林子、溝底建壩子”的生態恢復策略,生態產業引導、文化產業潤色、旅遊產業統籌的思路,並且深入挖掘東山哀牢文化遺存傳說,將東山打造成為承載保山市民哀牢聖山記憶,迴歸山野林趣的重要場所,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越的生活環境和更加多元的遊憩場所。

目前,萬畝東山生態恢復工程5個森林公園“園中園”已建成開放,累計完成投資9億元,預計將於3年後基本完成生態恢復。

如今,保山市正圍繞建設“滇西最美城市”的目標,全力推進城市生態化發展,融合“山、水、田、園、城”等要素,做好城鄉融合互動文章,構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城市生態空間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