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人流傳毒五月,在臨床上頗有感觸。農曆5月天地陽氣旺盛到極點,而氣候潮溼多雨,與溼熱交雜有關的病就如雨後春筍一樣爆發出來,門診排滿的大多是失眠、心悸、水腫、溼疹的病人。其中小男孩比例增加特別多,不約而同都是被媽媽帶來看下體溼疹的。
有一個媽媽苦笑地跟我說,孩子在學校裡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手經常去掏褲襠。後來跟老師解釋了,孩子有下體溼疹,才會這樣,但這個病就一直好不了,到了這個季節就更加嚴重了。後來我也發現,患有這個病的孩子很願意喝中藥,醫從性很好,與其他孩子不同,可想而知它帶來說不出來的痛苦有多深!
這病名字好聽卻很難治
老天很公平,如果說痛經是女生的專利病,那麼陰囊溼疹就是男生的專利。在《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首次出現:“……繡球風系腎囊作癢”,這個病生的位置比較特殊潮溼不見光,加上經常有摩擦,很難好,大部分患者沒有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就變成慢性,這時候表現為皮膚浸潤肥厚,色素沉著或減退,甚至形成苔蘚演變,形似繡球, 古人給它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繡球風” ,所以中醫又名腎囊風。
急性期發作部位皮膚潮紅、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為主,慢性期則多劇烈瘙癢,反覆發作, 遷延不愈 。
足厥陰肝經循行繞陰器,下體溼疹關鍵在治肝!
肝經“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為肝經重要巡行之地,所以離不開肝腎,發生部位屬於下焦,有滲出趨勢,脾為化溼運溼之器,故離不開肝、脾、腎三陰經之溼、熱二字。
如《醫宗金鑑》記載:“此證一 名繡球風,系腎囊作癢,由肝經溼熱”,治以清熱解毒利溼, 佐以養血祛風止癢!
患者甲,男,7 歲,於 2018年 4 月 14 日初診。一月前出現下體部瘙癢,伴潮溼灼熱感,出現米粒大小紅色丘疹,瘙癢加劇,搔抓後可見淡黃色滲液。會陰瘙癢灼熱,口苦,口渴不欲飲,大便乾結,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柴胡 6g,梔子 10g,黃芩 6g,澤瀉 15g,車前子 10g,生地黃 10g, ,蛇床子 9g, 荊芥9、防風9、蟬蛻6、夜交藤15,南沙參 10g,茯苓 20g,生白朮 15g,生甘草 6g。7 劑,每日 一劑煎服,早晚各一次,飯後半小時溫服。
外用溼疹藥浴包浸泡外洗患處
藥物:苦參 15g,花椒 10g,黃連 6g,黃柏 15g,土茯苓 30g,地膚子 15g,陳皮 15g,烏梅 15g,丹參 20g。3 劑,每兩日 1 劑,煎湯燻洗外陰 15 ~ 20min,每晚 1 次,燻洗後擦乾患處我們的紫草膏。
二診,患者灼熱感減輕,皮損乾燥,已基本 結痂,舌紅苔黃,脈滑數。選用萆薢滲溼湯加減口服,再服 7 日
外用方在原方基礎上,去烏梅、蜀椒,加當歸 10g,蒼朮 15g,再用 1 周痊癒。
《醫學源流》 中曰:“外科治法,最重外治”、“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同時指出“燻洗有盪滌之功,洗滌則氣血自然舒暢,其毒易於饋腐,而無壅滯也”。
熱力效應作用於局部,使血管擴張,加速局部血流循環,促進藥物的吸收,直達病所。然而外治之法亦應辨證而行。
40歲以上成年人下體溼疹如果出現下列情況,當心惡性病變
(1)皮膚出現不同程度的瘙癢和皮損。因皮膚搔癢而抓撓使皮膚受損出現滲液、結痂、脫屑和潰瘍。局部用藥以後症狀可以減輕,症狀反覆發作,常被誤診為下體溼疹,久治不愈,皮損範圍逐漸擴大,病程多長達數年至十餘年。
(2)隨著病情的發展和反覆,逐漸出現皮損,例如糜爛、滲液,範圍逐漸擴大,嚴重者可形成皮膚潰瘍或菜花樣腫塊形成。
(3)可以出現癌症轉移的表現,例如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者;甚至出現腹腔淋巴結及其它臟器轉移。
這種惡性病變叫“下體”Paget,確切原因可能與陰囊部位的慢性炎症的反覆刺激,外傷和反覆的病毒感染(例如人乳頭狀瘤病毒16感染)有關。
最後
1,下體溼疹部位特殊而敏感,加之瘙癢劇烈病因複雜常反覆發作,纏綿難愈, 往往導致情緒很受影響。而不良情緒會反過來導致溼疹的加重,我們上面講過下體屬於足厥陰肝經循行路線。
2,這也屬於我們過敏性疾病範疇,有時候查一下過敏源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我就碰到過一個水稻過敏的孩子患有陰部溼疹,不吃米飯後,溼疹就好的很快,在溼疹期,我們應該避開過敏源。關於各年齡段的過敏,我已經在素問微課上講過了。
3,我不是古中醫,不能用10位藥治好病,且反覆過敏性疾病屬於虛實交雜,不可能用2付藥就徹底好了,後期的養護更重要! 就像下體溼疹,儘量使用棉的、寬鬆的內褲,或在家不穿內褲,避免摩擦,不吃羊肉、燒烤、辛辣刺激食物、海鮮特別是貝殼類,做到很好的忌口。 慢慢體質調理,讓正氣存內,才邪不可幹,光靠醫生,沒有毛用!
啊~呀~
快撓呀
反正有
大把溼疹
【素問軒】
閱讀更多 素問軒米醫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