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考校的是政治水平和大局意識,考校的是強化問責、壓實責任的擔當,考校的是協同作戰、共同發力的能力。

對轄區內企業違法排汙問題監管不到位、查處不力,對“散亂汙”企業整治不力,對違規堆放危險固體廢物問題處置不及時不到位……繼中央紀委不久前通報6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之後,雲南、廣州、成都等省、市紀委也對一批典型問題進行了公開曝光。密集的通報曝光,既是以案釋紀釋法、形成有力震懾,也是在擰牢擔當螺絲、上緊責任發條,釋放了以從嚴問責壓實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的強烈信號,彰顯了誰不履職盡責就要被追責問責的鮮明態度,體現了紀檢監察機關堅決以實際行動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堅強紀律保障的責任擔當。

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黨的十九大把汙染防治列入堅決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確保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這個目標與黨的十九大確定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宏偉藍圖密切相關,必須要樹立高度的政治自覺,發揚爬坡過坎的精神,拿出務實管用的措施,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損害生態環境,表面上看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本質上是嚴肅的政治問題,說到底是黨性問題、民心問題。從近期通報的典型案例來看,問題的成因就在於少數地方黨委政府生態環保意識不強,錯誤的政績觀根深蒂固,主要領導作風不嚴不實,不擔當、不作為、不碰硬,相關部門失職失責,監管查處不力。日前,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仍然發現多地存在表面整改、假裝整改和敷衍整改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一家木器加工廠,督察組來了就“查封”,走後就恢復非法生產。廣東省清遠市向督察組彙報稱黑臭水體整治後“清澈見底、魚類成群”,但事實上河水依然又黑又臭。對於中央的三令五申漫不經心,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視而不見,根子就在於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擔當缺失,“四個意識”不牢固、“兩個維護”不堅決,導致一些早應該解決的問題仍沒有解決,早應該辦成的事情還沒有辦成。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責任,絕不容許輕描淡寫。對那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要求不堅決不徹底,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履職不力,存在假整改、瞎糊弄等問題的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狠打板子,真追責、嚴追責、終身追責。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和責任擔當這個根本,推動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當好第一責任人,相關部門履行好監督職責,切實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匯聚守衛綠水青山的強大合力。

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考校的是政治水平和大局意識,考校的是強化問責、壓實責任的擔當,考校的是協同作戰、共同發力的能力。各級紀委監委要找準職責定位,持續深化“三轉”,立足“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確保做到位、不缺位、不越位。要聚焦再聚焦,定期彙總生態環保領域信訪處置、督辦督察、查處問責等工作情況,強化對突出問題、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更加科學、精準、有效地開展工作,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劉廷飛)


更多內容請關注“澄邁廉政”微信公眾號查看。

關注方式:個人手機開通微信後,搜索微信號:chengmailianzheng或者查找公眾號“澄邁廉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