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我不是藥神》最大贏家?這公司股價11連漲,高管會套現嗎?

大盤一片慘綠,而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上映卻成為一些上市公司的“神藥”,發行製作方中多家A股上市公司隨之大漲,北京文化連續11個交易日股價上行。2017年北京文化受益於《戰狼2》,股價一路走高,公司高管試圖高位套現,這一幕還會不會重演?

誰是《我不是藥神》最大贏家?這公司股價11連漲,高管會套現嗎?

作者 | 劉雨錕

股指跌跌不休,大盤一片慘綠,而電影《我不是藥神》卻成為影視上市公司“神藥”,護盤有功。隨著電影升溫,發行製作方中多家A股上市公司股價隨之大漲。

聚焦白血病和仿製藥產業的電影《我不是藥神》7月5日剛上映,盡顯大片潛質,在國內掀起話題熱潮。作為電影出品方,北京文化的股價在7月6日再度漲停,最終報收於15.97元/股,連續11個交易日上漲。公司總市值站上115億元,相較於6月21日的市值低點增長72%。

截至7月6日收盤,《我不是藥神》的投資方阿里影業大漲6.9%,報收0.93港元/股;唐德影視收於14.56元/股,已經連漲四日。

《我不是藥神》由甯浩監製,徐崢、週一圍等主演,這是徐崢與甯浩第五次聯手合作的作品。公開信息顯示,電影製作發行方包括唐德影視、北京文化、阿里影業、歡喜傳媒、壞猴子影業、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

北京文化連漲11個交易日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我不是藥神》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原名《生命之路》,電影大膽探討了國內醫療醫藥體制、“病不起”等社會話題,引起較高觀影期待,截至7月6日中午,電影累計票房已超過4億元,貓眼評分高達9.7。

愛夢影業創始人雷鳴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預計該片票房至少20億元,因題材引起的廣泛社會關注,票房天花板無法預估,可能成為又一部《戰狼2》。

爆款電影的出現讓參與公司收穫頗豐,最直觀的表現在於股價。雷鳴表示,這些電影外周邊資本有時能讓投資方收穫更多,而這正是各大影視公司爭搶頭部項目的原因。

最想要感謝《我不是藥神》的上市公司之一可能是唐德影視。因深陷“陰陽合同”風波,唐德影視自5月底股價一路走低。電影的優異表現使唐德影視從7月3日到7月6日連續四個交易日上漲。

市界(ID:newsseeker)注意到,唐德影視的股東曾在股價上漲的前幾日增持股份。6月28日及29日,公司實控人吳宏亮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49.48萬股,增持金額607萬元。以增持均價12.27元/股計算,吳宏亮此番增持浮盈113萬元。

此外,唐德影視7月2日發佈公告,稱包括吳宏亮在內的共計9位高管,基於對公司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擬在未來六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合計不低於1億元。

除了撬動股價,這些爆款電影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務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我不是藥神》出品方和宣發主控方北京文化就是其中典型。北京文化曾在2017年押中《戰狼2》。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3.21億元,其中僅《戰狼2》貢獻營收3億元,佔總營收比例高達22.7%,幾乎與2017年公司淨利潤相同。北京文化董秘陳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在《戰狼2》的投入僅500餘萬元。

誰是《我不是藥神》最大贏家?這公司股價11連漲,高管會套現嗎?

雷鳴告訴市界(ID:newsseeker),一部電影的票房除去稅收、院線等分成外,大約還有三成左右歸各家影視製作發行公司所有,一般不會超過33%,而後各公司再根據投資比例細分。

雷鳴表示,《我不是藥神》獲得成功,主要受益方是北京文化,徐崢的北京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及甯浩的東陽壞猴子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工商信息顯示,甯浩在東陽壞猴子佔股85%,徐崢及其妻子陶虹分別擁有北京真樂道51%和25%的股權,公司法人劉瑞芳則為徐崢的經紀人。

歡喜傳媒能否借勢脫困?

受到“神藥”治療的還有電影另一投資方——港股上市公司歡喜傳媒。7月6日歡喜傳媒上漲5.63%,收報2.25港元/股。

甯浩、徐崢與歡喜傳媒深度捆綁,是公司股東及非執行董事。歡喜傳媒最新年報顯示,公司在2017年根據服務協議向甯浩和徐崢支付的費用分別為1612.3萬人民幣和1051.8萬元人民幣(非薪金)。

捆綁明星是多數影視公司的路數,歡喜傳媒早早就擁有了包括甯浩、王家衛、徐崢、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等在內的導演股東。2015年5月25日,資本大佬董平與徐崢、甯浩借21控股登陸資本市場,當時兩位導演分別持股19%,此後21控股更名為歡喜傳媒。

誰是《我不是藥神》最大贏家?這公司股價11連漲,高管會套現嗎?

▲《我不是藥神》宣傳路演上的徐崢和甯浩

但手裡有明星導演與業績情況沒有必然關係。年報數據顯示,歡喜傳媒已經連續三年淨虧損,董平等人入主後一直未曾盈利。2017年,公司淨虧損9515.9萬港元,相較2016年的鉅虧12.54億港元大幅收窄。

不僅如此,歡喜傳媒的現金流正變得越來越緊張。2017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負4.73億港元,同比擴大近三成。同時,流動資產也減少超四成。對此,堅持“內容為王”戰略路線的歡喜傳媒在財報中解釋,公司去年淨虧損的原因是2017年未有重大電影上映,電影收益未能彌補相關成本及開支所致。

隨著《我不是藥神》的熱映,這一問題有望得到改善。而公司另一簽約導演張一白今年監製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同樣表現不俗,累計票房13.61億元。

歡喜傳媒近來動作不斷。先是在5月簽下張藝謀,他將在六至十年內與歡喜傳媒合作製作3部網劇或電影,為此歡喜傳媒奉上1.5億股股票和1億元的創作資金。

收編明星股東時常見的業績對賭並未在歡喜傳媒中出現。公司董事長董平曾對媒體表示,公司採用跟導演簽約制,充分給導演藝術創作空間,“對賭只能是一時的,但絕對不能長久,對賭完了就走了其實就沒什麼意義了。”

更引起市場關注的是,7月2日貓眼電影入股歡喜傳媒,貓眼獲得15%的股權,資產總價約9.53億港元。貓眼是國內最大在線票務平臺,此番入股被認為是渠道與內容的強強聯合。

爆款之後是高位套現?

爆款電影經常催生股價飆漲,也會引來相關上市公司股東的一系列運作,例如高位套現。

此前北京文化押中爆款電影《戰狼2》,憑藉該片優異表現,公司股價當時飆漲超50%,市值增加55億元。2017年8月7日,公司發佈公告稱,包括董事、副總裁、財務總監在內的5位高管擬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44萬股。以當時收盤價計算,5位高管最多將套現3044萬元。

這也引起了市場對公司的質疑,上述減持公告發布第二日公司股價隨即跌停,此後迎來了近4個月的震盪下行。市界(ID:newsseeker)發現,北京文化2018年3月1日發佈的公告顯示,在該股份減持計劃期限內,上述5人未通過任何方式減持公司股份。

此次《我不是藥神》給北京文化又帶來一次股價飛躍,“高位套現”這一套路還會不會重演,值得關注。

誰是《我不是藥神》最大贏家?這公司股價11連漲,高管會套現嗎?

相較之下,曾經的全國票房冠軍《美人魚》就讓投資方奧飛動漫大賺一筆。2016年2月19日,奧飛動漫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蔡冬青及其一致行動人弟弟蔡曉東、母親李麗卿在2016年2月16日至18日期間累積減持60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74%,除去稅費後共計人民幣16.32億元。

此次套現同樣引起爭議,但蔡冬青三人隨後將這筆錢借款給公司,以滿足運營所需。奧飛動漫稱,本次借款無利息、無還款期限等附加條件,直至公司自有營運資金充足時再逐步歸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