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參事室新聞顧問趙德潤:輿論監督要替政府解憂、爲羣衆解難

撰文/張喜斌 攝像/王學民 統籌/陳威】6月30日,新時代新聞輿論監督研討會暨中國輿情法治網上線啟動儀式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國務院參事室新聞顧問趙德潤等新聞界、法律界知名人士百餘人出席了會議。

會上,趙德潤指出,網絡為輿論監督插上了翅膀,提供了便捷。要發揮網絡監督的正確作用,必須具備完善的制度。中國輿情法治網既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又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形成正能量。

會後,大白新聞(微信ID:dabaixinwen)就相關問題專訪了趙德潤。趙德潤現任國務院參事室新聞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新華社河南分社社長,光明日報副總編輯。

“中國輿情法治網要用法治來規範”

大白新聞:您作為資深媒體人,怎麼看待輿情和法治?

趙德潤:互聯網時代,輿情的發展是爆炸式的。全媒體時代,輿論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範圍擴大、速度加快。現在我國有7億網民,有7億手機用戶,新聞事件有幾億人參與,什麼都是可能發生的。

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表達個人思想、表達各方面的訴求,這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非常好的方式,也是非常好的平臺。給政府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包括對一些公眾人物提意見,這充分體現了我們的民主。

有沒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事實是不是經過核實、足夠準確,是不是一定都符合客觀規律?我認為不一定。所以也可以討論,有批評也可以反批評,有的提出質疑還可以解釋。

在這個過程中,法治要發揮作用。中國輿情法治網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大家可以充分發表意見,但要逐步走向法治,規範到法治這個軌道上來。這樣在輿情上,大家才會客觀、冷靜。

大白新聞:中國輿情法治網是一個什麼樣的平臺?

趙德潤:它肩負著及時反映輿情,披露真相,反映幹部群眾呼聲的責任。包括專家學者的分析,包括普通百姓的訴求,都可以在網上反映。它就起到了一個橋樑、紐帶的作用。

中國輿情法治網設置的欄目以輿論監督、法制建設這類的欄目為主,也有一些文化欄目。網站的內容我認為還可以再豐富一點,比如總書記提出來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介紹在傳統文化當中法治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比如,河南內鄉縣衙就有多副經典對聯,非常有哲理。大堂匾額就是“天理國法人情”。三省堂的對聯非常有名:“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二堂還有“法行無親,令行無故;賞疑唯重,罰疑唯輕。”

中國輿情法治網應該成為一個非常活躍、同時又把握得當的平臺。中國輿情法治網要用法治來規範,其建設的目的是讓群眾,讓每一個網民都有一個發表意見的機會,同時又能對建設法治社會有所貢獻。

我們要注意發揮網絡積極作用,既有意見建議,也有願望訴求。可以批評某些不良風氣、錯誤言行。對政府工作人員、對各級幹部和某些社會現象,也可以評論和批評。但前提是,事實要準確,不能變成人身攻擊。

我們在實踐中要不斷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養和新聞職業素養。媒體人對新聞要熟悉,對法律也要熟悉,這對辦好網站、更好地發揮作用都是有幫助的。

“監督是替政府解憂、為群眾解難”

國務院參事室新聞顧問趙德潤:輿論監督要替政府解憂、為群眾解難

大白新聞:中國輿情法治網敢不敢碰硬,發佈和民生息息相關的消息?

趙德潤:當然敢碰。我講八個字:尊重事實,追求真理。只要把握了事實,追求的是真理,怎麼不敢碰硬?這個沒有問題的。無論是什麼樣的尖銳問題,都是可以提的。

穆青同志講了一個重要原則:我們進行輿論監督,不是和政府作對,而是替政府解憂,為群眾解難。要把中國輿情法治網辦得非常活躍,敢於接觸敏感問題,同時又要把握好分寸,做到把握得當。

現在有些突發事件,包括一些公共事件,為什麼在輿情上釀成很大的災害性的後果?就是因為不能在第一時間,把真相、把要採取的措施拿出來。大家還都不知道怎麼回事,網上就已經傳播開來,所以回應一定要快。

大白新聞:您覺得輿論監督單單是指負面新聞嗎?

趙德潤

:我個人不這樣看,輿論監督包括意見、建議,表達訴求、提出意見,這些也都應該包含在內,不完全是揭露什麼事情。

大白新聞:在“法治中國”的大背景下,中國輿情法治網該如何作為?

趙德潤:我們的國家很大,各地發展不平衡,包括法治建設的發展也是極不平衡的。法治建設的路很長,新聞輿論監督的路也很長。要充分認識輿論監督的重要性和艱鉅性。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群眾富裕起來了,但是法治意識並沒有同步。許多人非常浮躁,追名逐利、金錢至上,這些思想對社會的腐蝕很大。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腐敗現象?這與社會的風氣變化密切相關。

黨中央鐵腕反腐,重拾了黨心軍心民心。經過反腐倡廉,社會風氣就會好起來。

大白新聞:怎麼認識黨性和人民性的關係?

趙德潤

:我認為黨性和人民性是統一的。黨性是人民性的集中體現,黨如果不代表人民,那這個黨就沒有生命力。二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統一的。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這就決定了黨性和人民性不是衝突的。

“總書記的新聞觀是有世界眼光的”

國務院參事室新聞顧問趙德潤:輿論監督要替政府解憂、為群眾解難

大白新聞:您是《正定翻身記》的採寫記者,那篇文章也是總書記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人民日報上。總書記的新聞觀是什麼樣的?

趙德潤:總書記的新聞觀是開放的,是有世界眼光的。比如,他提出來的尊重新聞傳播規律,以前很少聽到過有人講這個。他的這個講法我認為很有眼光。新聞是有規律的,如果離開了新聞規律去講把握導向,這個導向肯定把握不好。

比如,該報道的、該讓大眾知道的事情,就要及時報道。不要別人都已經報道出來了,我們還在層層送審,總是慢三拍,這個老百姓是不滿意的。所以我覺得總書記提出這個概念,尊重新聞傳播規律,這是他新聞思想的重要內容。

總書記對互聯網時代的新聞也有重要的判斷。他曾經在宣傳工作會議上講: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我看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哪兒。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儘快掌握輿論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了。

大白新聞:總書記曾因為《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這篇文章落淚?

趙德潤: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馮建、周原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總書記曾在蘭考說,當時他上初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唸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幾度哽咽,多次泣不成聲,他和同學們也流下眼淚。

1990年6月,穆青、馮建、周原重訪河南,我一路陪著。不少群眾反映,現在幹部脫離群眾,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盛行。群眾編的順口溜說,幹部把筷子吃短了,把酒杯捏扁了,把椅子坐散了,離人民群眾更遠了。

豫南一個貧困縣,“泥巴屋子泥巴床,除了泥巴沒家當。”這樣的貧困縣,竟然還有幹部欺壓群眾,讓下邊拿紅包。穆青聽了以後非常氣憤。他就講,我們不能只寫成就變化,存在的問題必須講透,不寫問題文章就沒有了對立的那一面。

當然,每句話都要有根據、批評要循循善誘、由淺入深,讓讀者感到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味道。1990年7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人民呼喚焦裕祿》。文中提到,一些幹部經不起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受到不正之風的影響和腐朽思想的侵蝕。他們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拋到了九霄雲外,背離人民,違法亂紀,成為大潮奔瀉中的泥沙。

習近平同志當年是福州市委書記,看了這個報道以後,他夜不能寐,含淚寫了一首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有時我想,如果我們的幹部都能夠從穆青的呼喚中受到啟發,認真弘揚焦裕䘵精神,真正在思想深處、在靈魂深處有所觸動,今天我們的幹部隊伍中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老虎”“蒼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