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談起鐘錶口若懸河你卻不行?

哪怕同樣是浸淫此行數年,也是有人可以只看到袖口下露出的部分就立刻猜出腕錶品牌和系列,甚至對完全不按常理編排的型號如數家珍,有人則腦袋裡所有關於腕錶的信息都零零碎碎不成體系。對於後者,其實很多時候只是少了一根將所有東西串起來的線,但“線”是什麼呢?

再說剛入行的新手。南京西路走九遍,錶店林立,琳琅滿目,越看越陷入一種茫然無措中,想虛心求教都不知從何問起……

無論是哪種情況,我覺得有一個最有效的進階方法,就是多看具有特殊意義的古董表。

以“計時碼錶”為例,儘管目前市面上有非常豐富的選擇,但提到這個詞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是泰格豪雅(TAG Heuer)卡萊拉系列。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對卡萊拉古董表有一段深刻的記憶。

技術傳承:一個世紀前的毫秒之爭

2014年,受泰格豪雅之邀,我前往瑞士拉紹德封參觀TAG Heuer 360博物館,在那裡我見到了製作於1916年的Mikrograph和Semikrograph,分別能精確計時至1/100和1/50秒,如今其復刻款都歸屬於卡萊拉系列旗下。

為什麼有人談起鐘錶口若懸河你卻不行?

正在上海巡展的Semikrograph

當時,其他計時工具的極限為1/5秒,而泰格豪雅這兩枚古董表不但以極具革命意義的創新突破了技術極限,更是極富遠見的——正是這項看起來在生活中完全無用武之地的技術,奠定了泰格豪雅(當時還叫Heuer)掌握極致精準、速度和高度複雜機械機芯的主導地位,並憑此成功躋身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1924年巴黎奧運會和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官方計時的行列。

見過這兩隻時計後,當卡萊拉系列首款由中央指針直接顯示1/100秒的卡萊拉Mikrograph 1/100計時碼錶、首款顯示1/1000秒的卡萊拉Mikrotimer Flying 1000概念腕錶,以及2012年精確至5/10000秒的卡萊拉Mikrogirder腕錶橫空出世時,我雖然跟其他同行一樣被驚豔到,內心又覺得理所當然。

為什麼有人談起鐘錶口若懸河你卻不行?

泰格豪雅卡萊拉Mikrograph 1/100秒計時碼錶機芯

必須承認,我們絕大多數人生活中都不會出現需要精準至1/100秒的時刻。但卡萊拉系列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一個標杆,更是權威的背書。如果要買一隻計時碼錶,選擇能滿足日常所需的卡萊拉腕錶顯然是不會錯的。我想這也是當年選中泰格豪雅擔任奧運會官方計時的原因之一吧。

設計升級:古董表奠定的風格基調

先看個笑話:

為什麼有人談起鐘錶口若懸河你卻不行?

圖片來自網絡

今年在朋友圈也看到了同樣的笑話:一隻全新推出的復刻表,有人裝模做樣評論其錶鏈“這樣的創新看著不習慣”,殊不知這款錶鏈正是該系列第一代腕錶所採用的,piapia打臉有沒有?

所以還是要多看古董表啊。

還是以泰格豪雅卡萊拉系列為例。每一個時期,不僅是機芯升級,盤面設計包括計時附盤尺寸也一直在微調,最後成為如今在專賣店中看到的模樣。哪種尺寸更適合你?什麼樣的附盤設計或大小對你來說更易於讀取數據?這些問題在看過該系列的古董表之後自然會有答案。

  • 1964年 卡萊拉腕錶
為什麼有人談起鐘錶口若懸河你卻不行?

1963年,泰格豪雅第四代傳人傑克·豪雅推出了專為車手和賽車愛好者設計的卡萊拉計時腕錶,並以當時墨西哥著名的卡萊拉泛美公路賽Carrera為之命名。上圖為次年製作的手動上鍊計時碼錶,搭載Vajoux 72機芯,其專門為記錄賽艇出發而設的計時盤呈藍色。

  • 1969年 卡萊拉腕錶
為什麼有人談起鐘錶口若懸河你卻不行?

1969年,卡萊拉Chronomatic Calibre 11 計時腕錶誕生,這是首款專利的自動機械計時碼錶。上圖為同年製作的卡萊拉計時碼錶,其在防護錶殼中搭載的Calibre 12機芯,是在著名的Calibre 11機芯技術上改進而成。

  • 1973年 卡萊拉腕錶
為什麼有人談起鐘錶口若懸河你卻不行?

……

說到這裡,我想起大約八年前,採訪一位博物館館長時,他說到:“當年我是拎著箱子滿世界開拓市場的腕錶銷售員,如今縱使隔著千山萬水,我也要將當年售出的時計一枚一枚再帶回來,放到博物館裡。”說這席話時,他的聲音在顫抖,眼裡的光讓我心頭一顫。沒有相同經歷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這種感情,但這種經歷卻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也揭示了為什麼當有些珍罕的古董表亮相拍賣市場時,不僅行內赫赫有名的收藏家聞風而至,其製造商也積極參與到激烈的角逐之中,而且大多時候都不計成本,勢在必得。

對於製表商來說,一枚具有特殊意義的古董表就是一段歷史的明證。它可能是一座橋樑,令品牌的製表史更加完整豐滿;它也可能是某項獨門秘技的源頭,並刺激新的靈感,催生全新技術,就像泰格豪雅Mikrograph。而對於普羅大眾的消費者,古董表將這段鮮活的歷史呈現在了我們眼前,讓我們有機會縱向或橫向比較同類型的腕錶作品,它不僅是購表時的指南,也是進階為鐘錶行家的最佳途徑。這樣的表或者展覽看得多了自然胸有丘壑,談起鐘錶頭頭是道,你也可以做到!


為什麼有人談起鐘錶口若懸河你卻不行?

泰格豪雅Silverstone(1974年)

為什麼有人談起鐘錶口若懸河你卻不行?

泰格豪雅Chonograph(1950年)

為什麼有人談起鐘錶口若懸河你卻不行?

泰格豪雅Cortina(1977年)

不是每一個人或每時每刻都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古董表並聆聽專業講解的。但日前泰格豪雅將珍藏於其拉紹德封博物館的、誕生於1969年的Carrera腕錶;紀念泰格豪雅品牌大使、瑞士賽車手喬·西費爾特的Autavia腕錶;搭載世界上首枚自動上鍊計時機芯——Calibre 11的摩納哥腕錶等珍貴古董錶帶到了上海,借卡萊拉系列55週年之機,分享其最具代表性的時計,更讓消費者通過這些傳承時計領略其在賽車賽事領域內的重要地位。相信看過這些時計後,你也能對計時碼錶有獨到的認識!

泰格豪雅Museum in Motion展覽

時間:即日起至6月17日

地點:泰格豪雅上海南京西路旗艦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