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有溫度的作品

進入2018年,廣大攝影人抖擻精神,“從心出發”。大家按照十九大確定的文藝創作方向,帶著濃厚的情感,不約而同地走向廣袤的大地,走向鮮活的基層,走向父老鄉親們中間,用鏡頭傾注情感向著時代和人民聚焦,然後按動快門,拍攝有溫度的攝影作品,以此展示新時代的風采,為共築中國夢增添光影藝術的生動和美麗。

拍攝有溫度的作品

攝影作品的溫度,實際上就是情感價值取向上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攝影人要拍攝出有溫度的攝影作品,唯有帶著情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到日新月異的生活之中,觸摸時代脈搏,傾聽人民的心聲,反映群眾的奉獻和作為,才能創作出喜聞樂見生動感人的作品來。這樣,我們拍攝的影像才具有時代力量,才能助力國家的發展建設。

拍攝有溫度的作品

拍攝有溫度的攝影作品,是新時代向攝影人發出的熱切呼喚。順應時代的呼喚和要求,攝影人要始終牢記責任和使命,以超越自我才是新的精神,傾注心血,錘鍊作品,努力拍攝出有溫度的攝影作品回饋時代,用攝影藝術記錄新時代,彰顯新時代,謳歌新時代。

拍攝有溫度的作品

拍攝有溫度的攝影作品,需要攝影人學會仰望人民,在聚焦人民時傾注深沉的情懷。攝影作品的“溫度”體現在哪裡?體現在鏡頭要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聚焦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的價值取向。攝影作品的溫度首先來源於攝影人對人民的感情,我們要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廣大人民群眾是雄厚磅礴向上的依靠力量。為此,廣大攝影人要仰望人民群眾,情為人民群眾所繫。

拍攝有溫度的作品

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這些攝影創作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領要用足用活。在深入群眾中進行攝影創作時,要先放下相機,帶著感情用真誠和心靈與群眾交朋友,虛心向群眾學習,多瞭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切身感知群眾的酸甜苦辣,這樣,才能更多地掌握拍攝素材,對現實的感知也就精確到位,拿起相機拍攝時,拍攝就有了情感,有了方向,有了重點,有了針對性,攝影人拍攝出的反映群眾奉獻精神和創造活力的攝影作品,就會有血有肉,就會生動感人富有溫度,就會深深地觸動和打動讀者的心靈。

拍攝有溫度的作品

拍攝有溫度的攝影作品,需要攝影人學會融入生活,在聚焦新時代生動實踐和火熱生活時傾注深沉情懷。眾所周知,優秀的攝影作品都有著一個共性,這就是抒真寫心,啟發人、感染人、打動人,讓人情不自禁地融入作品之中。這就是攝影的溫度,而攝影的溫度就來自攝影人對生活的認知和情感,因此,我們感知生活的深淺程度決定著自己拍攝作品溫度的高低。走進生活,紮根生活,深入到一線採訪拍攝,是提升攝影作品溫度的必由之路。

拍攝有溫度的作品

在深入生活和融入生活中,攝影人要轉變觀念,帶著思考堅持向近處走,向熟悉的地方走,向生活的深處走。在深入生活時,要多采訪、多聽、多記、多思索,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對採訪到的拍攝素材要進行精心梳理,去粗取精,從中提煉出反映新時代人民創新創造的生動拍攝主題,這樣一來,我們才會與生活貼的近而緊,攝影創作就會更加直接高效,有溫度、鮮活的攝影作品也會層出不窮,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力助威。

拍攝有溫度的作品

新時代呼喚有溫度的攝影作品。攝影人拍攝的攝影作品必須有溫度,因為,這個溫度會化為溫暖的力量,給人們以信心、希望和動力,進而轉化成為正能量,被複制,被傳遞,被認同,讀者們會在攝影人拍攝的立體生動的影像面前感受新時代的絢麗多姿,從而努力奮鬥,譜寫新時代建設發展嶄新的篇章。

拍攝有溫度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