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談管理:聯想與華爲再無瑜亮之爭!

在談聯想與華為之前,先讀一句非常有哲理的對話: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翻譯如下:

子禽問:孔老師每到一個國家,總有國君向孔老師請教。這是孔老師主動推銷自己而得的呢?還是國君主動來請教的?

子貢答:這是因為孔老師“溫、良、恭、儉、讓”的名聲,使得各國國君願意向孔老師請教治國方略;也正因為孔老師“溫、良、恭、儉、讓”的品德,使得孔老師自己樂意幫助別人,自願幫助各國國君,提供自己的治國方略。退一萬步來說,縱然孔老師有所求,也只是因為孔老師善良的品德,看不過各國征戰,老百姓流離失所,而主動去求的。這跟謀私利的人是不同的。

從孔子兩位學生的對話,可以看出各國國君之所以願意向孔子請教,是因為孔子德才兼備的名聲。而孔子德才兼備的名聲,來自於孔子自己的理念和努力。

人是如此,企業亦是如此。就比如華為,給人第一感覺是科技,是國產最有科技實力的企業。這是華為在人們心目中的觀感、口碑,這就是品牌。而華為這個品牌怎麼來的?這不是華為說出來的,而是華為踏踏實實做出來的。華為自創立開始,對於科研的投入是不遺餘力的。也正因為華為對研發的不遺餘力,使得華為研發取得了豐碩成果。再看聯想,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大企業,很出名,但具體是什麼,大家一無所知。我想這是聯想這幾年之所以衰退的原因之一。我想聯想若不能調整自己的理念,從品牌的角度來說,華為與聯想再無瑜亮之爭了。

所以,品牌與其是口碑、名聲,還不如說是企業的品德、追求、理念而源生出來的。沒有理念、追求而來的名聲,是不能為企業源源不斷帶來利益的,是不可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