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新聞」高考後最易出現這4種騙局丨考生家長收好這份警方防騙指南

「冰城新闻」高考后最易出现这4种骗局丨考生家长收好这份警方防骗指南

2018年高考成績已新鮮出爐,眾考生和家長卻不能鬆懈,在填報志願、選擇大學、挑選專業的同時,還要提防愛“蹭熱點”、蠢蠢欲動的騙子。

哈爾濱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反詐騙小衛士”整理出高考後較常出現的4種典型騙局,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防患於未然。

「冰城新闻」高考后最易出现这4种骗局丨考生家长收好这份警方防骗指南

各種“指標”信不得

讀一所更好的大學,是每一位考生的願望。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獲取利益,偽裝成高校招生工作人員,或者吹噓自己與高校領導有特殊關係,可以得到高校的“內部指標”、“自主招生指標”等,誘騙家長拿出錢,之後他們就消失了。

【提示】

當考生分數沒有達到投檔線的時候,是根本無法提檔的。所以,對於不法分子的“內部指標”一定不要相信,也切勿相信不法分子的“自主招生指標”。

志願填報要謹慎

高考結束後,志願的填報決定了考生最終要就讀的大學和專業,必須慎之又慎。

但是,總有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所驅使,他們會利用與知名大學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稱,用混淆視聽的方式招收學生,以各種手段鑽相關法律的漏洞,濫發文憑。

【提示】

這類虛假大學所涉及的欺騙,既有假學校也有假學歷,廣大考生們一定要留心,千萬不要被坑騙。如何識別真假大學?首先,正規大學域名都是“edu.cn”;其次,報考指南和專業目錄裡不會收錄虛假大學,一定要核對學校集體買的報考指南和專業目錄。

“補助金”騙局要防範

不法分子會通過各種途徑獲取考生們的聯繫方式,然後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員”等,以對困難考生或者成績優異考生提前發放助學金為由,對受害人進行金錢詐騙。

【提示】

當接到陌生電話和信息時,一定要保持冷靜和懷疑的態度,要做到不輕信,不透露個人信息,不轉賬。一旦被騙,要儘快到公安機關報案,最大限度地挽回損失。

“通知書”真偽要細看

不法分子或中介通過編造虛假招生院校、虛假合作辦學單位,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報名號或准考證,冒充考生家長或親戚,在招生錄取現場諮詢點查詢考生投檔軌跡,以郵寄虛假錄取通知書方式忽悠、矇騙考生將各種費用打入個人或機構的銀行賬號。

【提示】

錄取期間,招生辦工作人員都在錄取現場,不會與考生見面,也不會委託中介。考生應耐心等待高校通過EMS快遞的錄取通知書和相關報到須知。考生不要輕易將自己的身份證號、准考證號等信息洩露給別人。只有在官方指定的查詢渠道查到的錄取結果,才是真實可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