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夥伴國的工人工資?

【摘要】研究目標:研究中國出口對貿易伙伴國工人工資的影響。研究方法:基於中國出口數據和各國製造業工資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中國出口對各國製造行業工資的影響。研究發現:中國出口降低了貿易伙伴國製造業工資,但是影響程度有限。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出口在降低技能勞動者工資的同時提高了高技能勞動者工資,因此整體負面影響微弱。中國出口對技術落後、人均收入少和對外開放度低的國家的負面影響更大。從時間看,中國出口影響的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同時存在。研究創新:基於面板數據,深入分析了中國出口對不同類型的進口國工人工資的影響。研究價值:給出中國出口對進口國工人工資影響的實證證據,揭示這種差異化影響的背後原因。

【關鍵詞】中國出口 勞動力工資 高技能勞動者

【作者】李蕾,蘇黎世大學經濟系;韓立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蔡立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劉慶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71173008)和麵上項目(No.71371022),以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經濟學規劃基金項目(No.12YJA790087)的資助。

【文摘】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對世界影響力的增加,中國出口對全球各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學術問題(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課題組,2014)。在中國出口額快速攀升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對貿易伙伴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不斷顯現並日益增強。就出口增速而言,2000年至2014年期間中國出口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7.4%,相比之下全球貨物出口同期增速不足7%。就出口份額而言,2009年中國首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貨物出口國(佔世界出口總額的9.8%),並在此後一直保持第一大貨物出日國的地位。中國迅速增長的出口引發部分貿易伙伴的恐慌,“中國出口威脅”相關言論屢見報端。貿易保護主義者普遍認為中國出口嚴重衝擊了進口國勞動力市場,損害了進口國就業並壓低了當地工資。與此同時,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愈演愈烈之勢,中國產品在海外屢屢遭遇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王小梅等,2014)。根據世貿組織和中國商務部的統計,1995年至2014年間,中國面臨的反補貼調查高達90起,佔全球反補貼調查案件的20%以上,遠遠高於中國出口佔世界出口總額的比例。針對上述現象,人們自然要問:中國的崛起對貿易伙伴的負面影響究竟有多大?“中國出口威脅論”是否言過其實?本文要從工資視角討論中國出口對貿易伙伴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迄今關於貿易對工資影響的文獻可以歸納為三個角度。

第一,關於進口對進口國平均工資的影響。這與出口對於東道國工資的影響問題是一樣的。目前學術界主要認為進口降低進口國非熟練勞動者工資,提高熟練勞動者的工資,擴大工資差距。影響機制如下:第一類觀點認為外包(中間品貿易)同時增加出口國家和進口國家對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進而擴大熟練與非熟練工人的工資差距。Feensta和Hanson(1996)認為隨著各國貿易的快速發展和世界範圍內的產業轉移,發達國家逐漸將本國低技能的部門轉移到工資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生產,導致對木國非熟練勞動力的需求減少,從而擴大上資差距。但這些生產部門在發展中國家仍然是高技能產業,因此增加對該國熟練勞動力的需求,提高其工資水平,最後擴大工資差距。第二類觀點是強調進口對於進口國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Wood (1995)認為來自國外的進口產品加劇競爭,促使進口國企業增加研發支出、採用新技術,而這類技術進步會更多地增加技術工人的工資。Fajnzylber和Fernandes (2004)研究國際技術溢出對東亞和拉美國家勞動力需求的影響,結果表明巴西、中國和馬來西亞通過FDI和進口中間投入品產生了技能型技術溢出,從而提高熟練勞動力的工資份額。殷德生和唐海燕(2006)從技能型技術進步和產業內貿易的角度對工資不平衡現象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貿易開放後發達國家通過提升產品質量的技術進步,加劇該國技能熟練型工人與非熟練工人工資差距。貿易開放後發展中國家通過增加產品種類數量的技術進步,加劇該國技能熟練型工人與非熟練工人工資差距。潘士遠(2007)通過理論模型研究發現貿易自由化下由於有一偏的學習效應,發展中國家接觸更多的是與熟練勞動力匹配的技術知識,因此使得木國對於熟練勞動力的需求增加,擴大了與非熟練勞動力的工資差距。

第二,關於中國出口對於自身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目前存在兩類觀點。一類觀點認為中國出口提高本國出口行業的工資。包群和邵敏(2010)採用微觀企業數據運用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研究了我國出口擴張對於工資增長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出口的擴張能夠有效的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對於勞動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增加就業上,而對工資的增長促進作用很小。陳波和賀超群(2013)通過對“新新貿易理論”的異質性企業模型的拓展,研究出口對於技術和非技術工人之間工資差距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由於技術工人具有更強的討價還價的能力,所以當出口貿易自由化後技術工人的工資會獲得更大的提升,從而拉大與非技術工人的工資差距。趙春明和李法兵(2014)從微觀的角度研究了中國出口對於不同教育程度人群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加入WTO後人們的工資水平均顯著提升,但是其中高學歷的人群工資提升更為明顯。他們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高學歷人群更易流向高效率的出口部門,分享到出口工資溢價的福利。這為我國貿易結構優化的現實需求提供經驗證據。另一類觀點則認為中國出口沒有明顯提高國內工資。包群等(2011)採用微觀數據通過倍差法研究了中國出口對於勞動力收入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出口貿易儘管有效地促進了國民總體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微觀層面上卻沒有明顯的改善勞動力報酬。

第三,關於中國出口對各國工資的影響。這是木文關注的焦點。Autor等(2014)和Ebenstein等(2015)發現中國出口是美國製造行業工資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進口競爭對不同收入人群的影響具有明顯的異質性特點。Autor等(2014)發現初始下資較低的工人、在最初僱主的企業中工作年限少的工人受到的負面衝擊更大。這是因為這些工人轉換工作成木較高,也更難找到高待遇的工作。Ebenstein等(2015)有類似發現。他們從行業和職業這兩個層次研究全球化對於工資的影響,發現美國對中國的外包和進門降低美國工人工資,而這種工資下降的原因在於美國工人由於進口和外包的衝擊從原來高工資的製造業職位被迫轉移到其他工資較低的部門或職位。對於高技能勞動者,Bloom等(2016)發現中國出口促進發達國家高技能勞動者或者高技術企業就業。Wood (1995)認為來自國外的進口產品加劇競爭,促使進口國企業增加研發支出、採用新技術,而這類技術進步會更多地增加技能勞動者的工資。Feenstra和Hanson(1996)從技能型技術進步和產業內貿易的角度指出,發達國家逐漸將低技能工作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增加對本國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進而增加高技能勞動力的相對工資。殷德生和唐海燕(2006)的研究表明在貿易開放後發達國家通過提升產品質量的技術進步,加劇該國技能熟練型上人與非熟練上人工資差距。同時Actor等(2013) 、Acemoglu等(2016)和Actor等(2016)的研究也表明中國出口對美國就業的影響是負面的。但是Blowm等(2016)發現中國出口促進發達國家高技能勞動者就業。該文從就業角度為中國出口對不同技能水平下人的異質性影響提供了經驗證據。中國出口降低發達國家工人工資的現象是個例還是具有普遍性?現有文獻主要研究中國出口對個別歐美髮達國家的影響,鮮有文獻研究中國出口對世界各國的整體影響,本文旨在填補這一空白。

本文主要有兩方面貢獻。第一,全面考察了中國對於88個經濟體的155個行業從1992年至2013年的出口,基於行業層面工資和貿易的數據,分析了中國出口對進口國製造業工資的影響。本文研究表明,整體上中國出口降低了各國製造行業勞動力工資,但負向影響幅度微弱。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出口在降低了低技能勞動者下資的同時也顯著提高了高技能勞動者工資,因此整體負面影響有限。中國在勞動力成本方面具有優勢,因此中國主要出日勞動密集型和低技術型產品(張小蒂和李曉鍾,2001)。來自中國的產品搶佔了進口國相關產品的市場,傷害了進口行業,降低了行業平均工資(Actor等,2013)。但是國際貿易並非是零和博弈。來自中國的競爭為貿易伙伴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發達國家(地區)主要生產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中國出口促進其更多地投人研發、提升技術水平(Bloom等,2016;“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課題組,2014; Hsieh和Woo,2005)。對於這些國家而言,來自中國的中低端進口產品儘管對相關進口行業的工資有負向影響,但是也能夠降低其發展高端製造業的成木,使其可以將更多資源配置到高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中,加速相關產業發展,提高行業工資水平。在這兩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出口對於發達國家進口行業的整體工資水平的負面影響較小。本文的實證研究對此予以驗證,結果表明中國出口更多是對低技能工人工資產生負向影響,與Actor等(2014),Ehenstein等(2015)結果類似。同時,中國出口對技術落後、收入水平低和對外開放度不高的國家的負面影響更大,但對技術先進、收入水平高和對外開放度較高的國家的影響較小,甚至不顯著。對於前者而言,他們一般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其產品與中國生產的產品之間替代性強。因此,來自中國強有力的競爭會降低進口國對勞動力的需求,進而壓低其平均工資。從時間看,中國出口影響的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同時存在。第二,有效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內生性不足。本文控制了國家、行業等一系列變量減輕了遺漏變量問題對研究結果的干擾,同時使用解釋變量的一階滯後項減輕了各國進口行業工資對中國出口的反向影響。

研究過程圖(表)解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中國出口會降低貿易伙伴國的工人工資?

結論

隨著中國成為國際貿易第一大國,世界的口光聚焦在中國對於貿易伙伴以及整個世界經濟的影響。人們自然會問:中國出門的持續增長和巨大的規模會對貿易伙伴國勞動力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與此相關的一個重要的發展經濟學問題是中國出口的增長對各國製造行業的工資的影響。本文使用中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行業層面數據研究了中國出口對各國製造行業工資的影響。依據各國對外貿易開放度、外資參與度、技術進步程度指標和收入水平進行分組穩健性檢驗。研究採取了遞進的層次。首先分析中國出口對於不同類型國家制造行業工資的影響,進而分析中國出口對進口行業不同技能水平工人工資的影響。隨後,本文使用差分法研究中國出口對各國製造行業的工資短期和長期的影響。最後,基於不同中國出口指標,驗證了中國出口對進口國製造行業工資的負面影響的穩健性。迴歸中,模型控制了國家一行業的固定效應,控制了時間等變量,減輕了遺漏變量問題對實證結果的干擾。

實證結果表明,雖然總體上中國出口降低了各國製造行業工資,但是負面影響幅度較小。分國家看,對於收入水平高、技術發達、對外開放度高的國家而言,中國出口的影響不顯著。對於這些發達國家而言,來自中國的勞動密集型和低技術型產品儘管會降低相應行業的工資水平,但是同時也降低了其發展高端製造業的成本,因此他們可以將更多資源配置到高技術產品的研發與生產中,促進相關行業發展,提高行業工資,因此整體上中國出口對發達國家勞動力工資影響不明顯;對於不同類型勞動者,中國出口對其工資的影響是不同的。中國出口小幅降低了進口國低技能勞動力工資,並顯著提高了高技能勞動力工資。這表明低技能工人更容易受到來自中國出口的負向衝擊,主要原因是中國出口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對於主要集中在高技術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高技能性工人而言,中國出口則會提高其平均工資。

此研究值得繼續深入下去。評估貿易自由化對一國的影響,不僅需要從生產者角度考慮其對企業和就業的衝擊,還要從消費者福利角度考慮貿易自由化對消費品價格和消費品種類的影響。單純強調國際貿易對生產者的負面衝擊是有失偏頗的。Amiti等( 2017)的研究表明,在2000年到2006年期間中國出口將美國製造業產品的價格指數降低了7. 6%,其主要原因是中國通過降低進口關稅獲得了更廉價更多樣的中間品,從而增加了本國的出口優勢。再者,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國產業升級的動力充足,智能化與環保化將全面改造中國的製造業,工業機器人的迅速普及就是證明。因此,在這個動態過程中,中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的提升過程如何進一步影響貿易對手國相關產業的工資水平?我們需要持續跟蹤研究,這或許成為勞動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的一個新論題。

原標題:[文萃]中國出口是否降低了貿易伙伴國工資?

來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8年第4期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