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村莊·濟南市長清閆樓村,氣倒「龍王」鬥倒天


農業知識科普帶你走遍中國村莊。本期帶各位讀者朋友走進濟南市長清區歸德鎮閆樓村。據傳,明中葉,一戶姓閆的人家搬來這裡並在雁蕩山東山坡上修建起一座小樓居住,久而久之,閆家樓也就成了村名。500多年過去了,小樓早已沒了蹤影,但古村遺留下的街巷、老樹、舍居卻仍然像以前那樣純正而綿厚,悠久而深長。抗戰時期這裡曾誕生了濟南市第一縣級黨組織。本圖集主攝閻樓村北側勝天大渡槽之雄姿,觀滄桑鉅變。

勝天渡槽坐落在閆樓村北500米處,全長500米左右,寬約3米半,槽深1米六,高4到8米不等,由72孔拱橋組成,橫架在兩山之間。在渡槽中間位置,建有供方便交通的主橋及橋頭堡,橋頭堡的頂端,裝有4顆巨大的紅五星。

過去的閆樓村及所在的坦山片區,,自古缺水,十年九旱,每逢遇到降水特別稀少的年份,人畜吃水非常困難。人們至今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一個春季,人民解放軍駐長清南山部隊就曾派出軍用槽罐車為閆樓村的鄉親運送飲用水。

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現狀,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當時的泰安行署及長清縣投巨資在歸德鎮的顧小莊、南馬村附近修建起由三級五站組成的紅旗引黃電灌站,而規模宏大的勝天大渡槽,就是輸水乾渠最重要的節制點工程。

現在的勝天渡槽已完成了歷史使命,但為了留住人們戰天鬥地、奮發圖強的記憶和象徵,2013年,渡槽及紅旗電灌站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圖中是大渡槽一節橋洞的樣貌,整齊而牢固的大石雖經幾十年風雨,依然如故!眼前似乎又浮現出那個熱火朝天的修建場景,肩扛手板,一錘一鏨地敲打著石頭......

站在大渡槽頂,溝底已經長滿了蒿草,厚厚的腐爛泥草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滄桑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