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與預期之爭 有色金屬還能「紅」多久

近年來,有色金屬期貨市場精彩紛呈,多空雙方屢屢上演“預期與現實之爭”,引發價格波動。業內人士表示,現實與預期之間出現“掰手腕”,就是因為存在潛在的變化因素,誰越接近於這些因素,誰就佔據了主動地位。目前,有色金屬市場仍在延續“預期背離現實”情況,各品種後市仍大有可為。

“現實與預期之爭”屢屢上演

觀察近年來有色金屬市場發現,市場基於對現實與預期之爭,往往會引發價格大幅波動。

以銅為例,今年上半年,銅供應減少預期瀰漫市場,一方面,洋垃圾被拒之門外,環保標準提升導致廢七類拆解廢銅進口驟降,導致原料供應減少;另一方面,今年是全球主要礦山合同密集到期年,合同到期後,勞資談判極易引發罷工,礦山供應中斷的可能性增大。此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濟穩步回升,通脹苗頭開始出現,有望帶動避險資產銅的需求升溫。

在此背景下,年初,各大機構對2018年銅價的普遍預期價位在6800-8000美元/噸。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銅價走勢自年初高點7312美元/噸下滑到3月底6532美元/噸,近期又反彈到7100美元/噸,離預期相距甚遠。

不僅是銅,在其他有色金屬品種上,預期與現實背離的情況也屢屢上演。

鋁方面,2016年上半年,基於對當時鋁錠社會庫存急劇下降的判斷,多方人士堅定看好後市鋁價,空方則根據期價累計大漲超3000元的判斷,認為可能會引發停產產能大量復產,對未來持悲觀態度。最終,因現貨市場嚴重緊缺,期價累計上漲3000元/噸。

到了2017年,空方基於對高鋁價刺激產業鏈調整步伐逐步加快,並迅速積累起創紀錄的庫存水平判斷,認為後市期價難以進一步走高。多方則根據政策強力清理違規產能和“2+26”城採暖季限產的預期,對未來鋁價走勢持樂觀看法。最終,在限產預期刺激下,鋁價一度攀升至17000元/噸上方的階段高位。

針對現實與預期之爭,有色分析師表示:“期貨研究的核心是未來的供需狀況,這就需要分別對未來供應和需求進行判斷。由於未來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預期和現實背離’情況經常出現。當‘預期和現實背離’時,期貨價格將自我修正,以符合預期。”對於有色市場而言,有色金屬的供應和需求都缺乏彈性,且供需市場相對成熟,預期犯錯的概率較低,一旦某個有色金屬品種出現“預期和現實背離”情況,將引發該品種出現階段性或趨勢性行情。

誰導演了這場背離大戲

何種因素導致“預期和現實背離”現象的產生?

分析師認為,這主要是受三方面因素影響:第一,突發事件干擾預期,當市場出現自然災害、罷工以及生產故障等突發事件,將影響未來的供應或需求;第二,企業自發行為影響調整未來供應或者需求預期,這屬於經濟範疇,如企業根據利潤情況,主動調整供需規模;第三,管理者從產業發展角度考慮,調整企業供需預期。

“目前,市場對當前的鎳、銅、鋅價也有預期與現實之爭。之所以有這種爭論,就是因為市場存在著潛在的變化因素,誰越接近於這些因素,誰就佔據了主動。”有色分析師表示。

現實與預期之爭 有色金屬還能“紅”多久

對於鎳而言,分析師表示,2017年底以來,精鎳從原來最弱品種成為最強品種,不少人還將其定義為是對未來新能源需求的預期,但實際情況是,精鎳本身早就成為短缺品種,精鎳的部分生產商在2015年退出後就沒有重新回到市場上。不僅如此,生產商將新產能投向新能源電池需要的硫酸鎳,而硫酸鎳因與精鎳是不同品種,在此情況下,精鎳的供應難再有增加。

鋅方面,過去兩年鋅是最強的品種,但今年2月份以來價格累計回調15%,庫存增加給價格帶來很大壓力。但現實情況是,中國鋅礦產量釋放仍不如預期,全球鋅的基本面仍難轉為過剩,因此支持鋅價走高的因素仍在。

對於銅市“預期與現實背離”的原因,主要是受三方面因素影響:其一,雖然廢銅進口量下降,但由於含銅量提高,導致實際廢料進口未見減少;其二,今年預計將有超30家礦企勞資合同到期,市場越來越樂觀地認為在銅價穩定、礦山利潤提升的背景下,更多大型礦山將會和礦工達成協議以避免供應中斷帶來損失;其三,美國通脹預期持續回升,歐洲也有望於2019年退出寬鬆的貨幣政策,但作為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通脹對我國銅消費的拉動作用並不明顯。在此背景下,銅價具備持續發酵的條件。

期現聯動方可持久

“商品價格運行與經濟大環境和品種基本面密切相關,價格也是由現實與預期相疊加而產生。在主導因素髮生或潛在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現貨價格必然會隨之改變。相對應地,預期因素只能暫時改變價格,只有在預期因素不斷得到印證,現貨隨之跟進的情況下,期貨價格的演進才能有持續性。”分析師表示。

在此背景下,有色金屬後市又會如何演繹?

從“預期與現實”角度判斷,未來銅價走勢將偏多,一方面,南印度銅冶煉廠關閉,影響未來銅的供應;另一方面,智利Escondida銅礦薪資談判持續,罷工可能引發銅礦供應減少預期;鋅方面,短期價格上漲空間有限,主要是因為全球鋅礦供應大幅增加,預計將改變鋅供應緊張格局;鉛價後期仍存上漲空間,供應緊張以及消費提高不斷向現實轉化,國內庫存持續下降。

“目前來看,以有色為代表的相關板塊多頭趨勢逐漸明朗。”分析師表示,一方面,供給端增速受限明確,中國作為全球頭號大宗商品大國,深入推進環保整治和產業鏈升級,在中央多項政策措施深入推進大宗工業品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有色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供應增速顯著下滑。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宏觀經濟“以量換質”帶動產業消費升級,大宗工業品經歷了多年去庫存後,價格反彈具備堅實基礎,疊加部分品種面臨持倉較高而庫存過低情況,市場短期情緒變化放大波動,對有色金屬價格維持重心上移的判斷。板塊中優先推薦鎳、銅、鋁等品種的多頭機會。

總體而言,今年我國GDP增速目標調降,8%左右的貨幣低增速增長成為常態,去槓桿和環保對終端的影響也會逐步體現。預計終端需求仍將保持增長,但增速會有所回落。對於銅鋁鋅而言,需求變化不突出,但短期事件帶來的供應問題擾動後,脈衝性波動較突出,持續性動力並不強。而鎳、鈷等需求增加較多但供給受限品種,趨勢性向上的趨勢仍未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