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你的房子未來值多少錢,只須看這一點!

最近的一系列舉措,導致房企的債務壓力更大了!

在融資不暢的背景下,房企必須依靠資金的高週轉才能活下去。

但目前,7部委的嚴查行動會嚴重影響下半年的銷售預期,進而影響房企資金鍊。

銀行的信貸也在收緊,發改委又限制房企在境外發債,房企的生存環境可以說是很惡劣了。

很多朋友們覺得,既然房企壓力這麼大,大概率會降價打折處理房子,以便完成快速回款,現在是撿便宜的好機會,這個是思考問題的正確角度嗎?

今天我來簡單說點我的理解。

1

房價目前雖不會大跌,但漲勢很明顯在變緩!

很長一段時間,大部分人對房價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房價永遠會漲”。

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絕大多數人都把房子視作投資的最佳途徑。

然而,就像某房地產觀察人士評論的那樣:“房價永遠上漲,這是一種神話,始終是要被打破”。

一線城市的房價目前已經開始出現鬆動,北、上、廣、深的商品房均價都有輕微下跌。

北京的跌幅最大,從2017年8月份開始,北京房價便開始下行。

到2018年3月,北京的房地產均價跌幅已達15%。雖然2018年5月之後開始觸底反彈,力度有限。

位置偏遠的地區受到的影響更加明顯,北京通州某樓盤距離城區較遠,該樓盤在去年10月的備案價為3.75萬元;而到了2018年6月,均價跌到了2.68萬元。

深圳的跌幅最小,但比較持久,已經創造房地產均價了連續21個月下跌的記錄。但這21個月總共下跌還不到500塊錢,平均每個月跌了一包煙的價格。

客觀的說,人口和資源的集聚是房價“穩”的唯一因素。

一線城市,有大量人口,有大量優質的大中小學校,有大量的銀行存款,有科技和創業人才、還有無數的高科技企業和獨角獸公司。

在這種情況下,一線城市的房價雖有下跌,也是“意思意思”,長期來看還是相對穩健的。

與此同時,二線城市的房價漲勢也有了明顯收斂。

先是西安、再是長沙、然後是杭州、上海,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城市不斷的出臺相關規定,限制和打擊各種炒房行為,特別是限制企業購房。

對於反炒房戰役來說,限制企業購房是決定性一步棋。企業的投資性地產不能變現了,房子砸手裡了。房地產市場成交量進一步縮小,因為剛需買房的人會越來越多,成交會逐漸成為較為平衡的狀態。

所以,這種情況下,房價漲勢變緩也是短期內的必然結果。

三線雖在漲,但是未來缺乏接盤俠。

上次,我在盤點全國城市短期房價趨勢的時候說過,“資金”想流水一樣,熱錢被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的樓市調控政策拒之門外,但“錢”對於不動產投資的熱情卻不會減少,總是在尋找不同地域的房產投資渠道。

限購、限售,把錢一層一層往下壓,從今年初就把錢推到了三線城市的門口。

已經漲起來的城市,像山東的煙臺、臨沂,廣東的珠海、江蘇的揚州等等。

還有沒漲起來的城市,有幾個城市的房價很有潛力,河南的洛陽、信陽、南陽、安陽,四川的綿陽、德陽,湖南的岳陽、衡陽,安徽的阜陽等等。

當然了,三線城市有70個,數量多。

再加上部分城市企業不準購房的政策有可能擴大,所以能分給三線城市的“錢”並不多。

同時隨著棚改貨幣化的收緊,未來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步伐也會變慢,已經漲上去的,想要變現,其實也可能存在無人接盤的尷尬局面。

2

這種形勢下,該去哪兒買房?

去哪買房,要先學會認識城市。

城市和人一樣,每天都在發展。郊區變為市區,對一個不斷髮展壯大的城市來說,是必然的。

城市規劃局搞開發,使得主城區的外拓,既是規劃的結果,更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

所以,郊區也有可能變成市區。

在各地的城市化浪潮中,我們應該換一種思維,重新認識郊區與市區,也能重新認識房價!房子就是城市的一個細胞,雖然很小,卻脫不了干係。城市的繁榮與否,直接影響著房價的天花板。

買房在某種程度上也在買未來!

買綿陽的房子,就是投資綿陽這個城市的未來。

一個城市本身是否有活力,是否有規劃,決定了這座城市未來的房產價格。

我建議,如果在三四線城市裡面選,就去選那些城建規模大的城市。

比如,之前我在聊三線城市房價的文章中就寫過:四川省綿陽、德陽等城市都有大規模城建計劃,以綿陽為例,綿陽有個790億的城建計劃。綿陽戶籍總人口480萬,城區人口才150萬。790億撒在150萬人口的購買力上,房價的變化可想而知!

再以廣州市為例,番禺區有個村,名叫“祈福新邨”,人稱“中華第一村”。在2014年,這個村還以“1萬元入住”吸引“新廣州人”來購買置業,然而僅僅4年,當地的房價就漲了四倍,現在已經是每平方4.5萬元的高價!

番禺區祈福新邨的這種情況不是個案,由於政府的規劃建設和大規模投資,導致一個地方繁榮,帶動了一個板塊,於是,郊區成了市區,郊區樓也賣出了市區價。

例子不再多舉,但規律顯而易見。

3

如果已經選定了城市,怎麼找到一個城市的價值窪地呢?

1.參照城市規劃

上海有個張江鎮,自從有了輕軌,張江鎮就變成了張江高科了。

地鐵、輕軌怎麼規劃?哪裡是住宅區?哪裡是商業區?哪裡是開發區?招商引資的土地在哪?

從這些規劃裡面都可以看出,三線城市發展的方向在哪、城市投資的目的在哪?這就是房價要“漲”的支撐位。

2.新建的大學城基本上是價值窪地。

蕪湖市有個弋江區,自從15年前有個大學城之後,現在的商業住宅都發展起來了,房價也都瀕臨破萬了。

有的三線城市可能經濟上不太搶眼,但在教育方面卻十分搶眼,優勢的大中專學校很多,這些學校位置相近,構建了一個個大學城。大學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閒土地,有些地塊是為了大學服務區而規劃的,有些則是為了住宅建設而規劃。

這個價值鏈條往往是這樣的:

大學城建設完成→學生入學、人口彙集→大學的服務區興起、商業繁榮→住宅建設開始→房價上漲

3.參考銀行網點的佈局。

買房,如果沒趕上交通,沒買上大學城。

那要買在哪?

可以參考銀行營業廳的佈局,有些地方荒無人煙,但唯獨有一家銀行的網點,那你就要特別注意了。

銀行營業廳的佈局絕不是隨意的,是深思熟慮的。如果你買房選地段,實在拿不定注意,那就參考銀行營業廳。

PS: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