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胡春華添新職 國家副總理爲何會有這麼多兼職?

韓正胡春華添新職 國家副總理為何會有這麼多兼職?

最近一段時間,副總理的各種“兼職”屢次登上頭條。

比如,韓正任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組長,胡春華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其實,除了“小組”,高層還會設立一些“委員會”,比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等。

這些小組也好,委員會也好,都叫“議事協調機構”,但也有一些不同。今天,政知見想說的話題,便是這個。

黨中央的議事協調機構

先來解釋一下議事協調機構:

是為了完成某項特殊性或臨時性任務而設立的跨部門的協調機構,在政府系統內和黨委系統內均存在。

當然,配置規格都比較高。

大家應該還記得,前一段時間,習近平擔任了四個委員會主任的消息曾佔據媒體頭條,這四個委員會分別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

這都是黨中央的議事協調機構。

當然,這裡還有個背景。

今年3月中共中央曾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其中就提到,要把四個“小組”改為“委員會”,就是以上這四個委員會。

在這次改革中,除了上述4個小組更名外,還有一些新組建和不再設立的委員會。此外還有一個辦事機構變更的,即中農辦(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被整合進新組建的農業農村部。

“按照慣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不是一個常設機構。它是由國務院分管農業的副總理擔任組長,副組長是一些正部級官員,中農辦主任是副部級的官員。”政知見(ID:bqzhengzhiju)請教了一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相關專家。

最新的消息是,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任這個小組的組長。

國務院的議事協調機構

說完黨中央的議事協調機構,再來看一下國務院方面。

政知見(ID:bqzhengzhiju)先來補充一個情況。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經過多輪的行政體制改革,形成了形式多樣的部際協調機制,當然,成立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單個政府部門無法系統性地解決數量眾多的跨部門的公共問題

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有很多種,比如部際聯席會議,比如部門協議,再比如就是本文提到的議事協調機構。

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是我國國務院的組成部門之一,是指為了完成某項特殊性或臨時性任務而設立的跨部門的協調機構,包括各類領導小組、協調小組和工作組,以及部分委員會、辦公室、指揮部等。”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朱春奎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對比來看。

政知君統計一下換屆以來的消息,國務院的4位副總理都多了不少“兼職”,比如——

韓正胡春華添新職 國家副總理為何會有這麼多兼職?

除了副總理外,一些議事協調機構由國務委員任組長,比如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的主任就是國務委員王勇。

但上面圖表裡面提到的並不都是議事協調機構。

比如韓正任組長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國務院的通知中提到,這個領導小組“不作為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任務完成後自動撤銷。”

韓正胡春華添新職 國家副總理為何會有這麼多兼職?

“嚴控”

去年4月,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工作機關條例(試行)》中提到:

“嚴格控制議事協調機構常設辦事機構的設立。議事協調機構負責的事項,可以交由現有工作機關牽頭協調或者建立協調配合機制解決的,不另設常設辦事機構。”

換句話說,關於議事協調機構的數量,一個大的趨勢是“嚴控”。

以中央紀委為例。

十八屆中央紀委的工作報告顯示,中央紀委監察部參加議事協調機構由125個減至14個;省級紀委、監察廳(局)參與議事協調機構由4619個減至460個,把力量集中到主責主業上。

但近些年來,一些新的議事協調機構成立,比如:

在黨中央層面——

2014年1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決定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設置(主席為習近平)。會議決定這個委員會作為中共中央關於國家安全工作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

2017年1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主任是習近平),作為中央層面軍民融合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

在國務院層面——

2015年,國務院決定將“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協調小組”的名稱改為“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作為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

2017年11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作為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

在“嚴控”背景下成立這些議事協調機構,更顯高層對相關議題的重視程度。

2013年中國新一屆政府組建後,我們大力推進簡政放權的機構改革,許多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都取消了,而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保留了下來。

2016年11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美國出席中美工商界午餐會時,曾用這句話表明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高度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