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創作大賽作品展播」雲陽縣開展「民生面對面」 創新方法做好羣衆工作

雲陽縣積極在開展幹部下訪群眾工作中不斷探索實踐,創新工作方法,定期開展“民生面對面”活動,並逐步擴展為縣級部門和鄉鎮街道聯繫服務群眾、化解社會矛盾、為民排憂解難的自覺行動,實現了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有效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一、搭建“面對面”聯繫群眾活動平臺

雲陽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民生面對面”活動領導小組,設立了專門辦公室,負責整個活動的組織協調。活動的功能定位是,把“民生面對面”活動當作為民辦實事的平臺,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為衡量標準,切實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活動設置的內容主要有:以“新聞發佈會”形式通報縣裡有關重大活動、重大事項安排,宣傳中央、市、縣有關惠民政策,宣講涉及民生的重要決策部署精神,向群眾報告重點工作階段推進情況,研究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信訪事項,就重大民生工程或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進行現場民意聽證。“民生面對面”活動每月開展一次,由縣領導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走進村落院壩、街道社區,面對面與群眾座談交流,研究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每次活動由雲陽電視臺現場直播、次日錄播,雲陽報、雲陽網跟蹤報道。在此帶動下,縣級部門、鄉鎮(街道)也紛紛開始自籌自辦“民生面對面”活動。每次活動確定一個民生類主題,現場向群眾宣傳民生政策,徵求意見建議,回答諮詢疑問,接收處理問題。按照“便民利民、簡單實用”的原則,活動時間一般安排在方便群眾參與的農閒日、趕場日,活動地點一般安排在村民聚居地的農家院壩、社區廣場,活動現場佈置簡單實用,既烘托出氣氛,又貼近群眾需求。

二、“面對面”接待處理群眾最關心的問題

“民生面對面”活動,著重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針對活動中群眾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活動辦公室均逐一建立臺賬,並根據問題內容和現場答覆情況,明確責任單位限時辦理。對於群眾的現場提問、意見建議、訴求問題,堅持問則必答,答則必辦,辦則必果,能現場表態的,及時兌現解決;需要一定時間解決的給予明確表態,限時解決;需要調查核實、調研論證等當場不能明確表態的,抓緊研究後予以書面回覆;對因政策等原因不能解決的,給予解釋答覆,確保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該縣鳳鳴鎮陳園村村民秦安平在活動現場反映,經本村連接外郎鄉和院莊鄉的4公里唯一鄉道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已年久失修,多處斷頭,3000人出行受阻,希望及早打通出口,方便村民出行。活動結束後,鳳鳴鎮隨即展開調查,併成立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採取業主先行墊資、村民投工投勞模式動工建設,不久即修建完工。截至目前,已舉辦230場次由縣領導參與的“民生面對面”活動,群眾共提出問題411個,已解決落實386個,辦結率達93.9%,參與群眾3萬餘人;縣級部門、鄉鎮(街道)自發組織“民生面對面”活動2200餘場次,參與群眾達20萬餘人,解決各類疑難問題6萬餘件。

三、“面對面”正向引導群眾推動幹部作風轉變

一方面,“民生面對面”活動堅持正面引導,促進了廣大群眾關注點發生了積極改變。一是從初期的更多關注個人訴求向後來更多關注群體利益轉變。剛開始,群眾所提問題大多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如個人勞資糾紛、低保辦理等具體問題;後經引導,群眾會對擬提問題提前商量合計,如出行、教育、文化活動、環境衛生等群體利益問題。二是從初期更多的諮詢求決向後來更多的建言獻策轉變。一名中學退休教師在活動現場指出雲陽新城的文化氛圍不濃,建議把龍脊嶺公園做成文化公園,以鹽文化為主題,把歷代雲陽文化名人的石刻石碑、詩詞歌賦加在裡面,以此反映雲陽的文化起源和發展歷程。這一建議當即得到肯定,縣委縣政府當場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調研論證。如今,龍脊嶺文化公園已經開園,不僅是市民休閒運動的一個好去處,也成了市民、遊客瞭解雲陽文化的一個窗口,成為雲陽新城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另一方面,“民生面對面”活動注重接地氣,促進了全縣各級幹部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活動要求,各級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不僅要定期定點接待來訪群眾,更要深入農家院壩、社區小廣場現場,直面普通老百姓。為促進民生政策宣傳、現場疑問解答、群眾困難幫扶、訴求問題處理等工作任務的落實到位,每次活動會邀請群眾對本次活動現場打分,雲陽報、雲陽電視臺開設“迴音壁”專欄跟蹤報道監督各有關單位對涉及事項的辦理情況,縣裡適時對各單位進行督促檢查,對不按有關要求開展工作、不及時解決群眾反映問題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

“民生面對面”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宣傳了政策法規,化解了矛盾糾紛,排解了民憂民難,集納了民意民智,促進了社會和諧,同時因其內容親近、群眾願意聽,形式新穎、群眾願意看,化解有效、群眾願意問,使得群眾從開始的觀望質疑轉變為現在的熱烈歡迎,活動也從“真心話大冒險”的戲稱得到了“幹群關係連心橋”的由衷讚賞,每次活動現場的群眾好評度都在93%以上。廣泛的群眾參與支持成為持久動力,使“民生面對面”活動演變成為了一項各級幹部直接聯繫服務群眾的全縣性的大型群眾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