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不息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記得週三跟單位一把手去深圳路上,他感慨地對我說,這輩子最大的感悟,就是人不能太有本事,有本事會累一輩子。當時我附和地說到“有本事才受人尊敬嘛”。後來他的話一直留在我腦海裡,真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感慨。

奮鬥不息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READING

人的一生其實也是彈指一揮,忙忙碌碌一輩子,輕輕鬆鬆也一輩子。沙灘上曬太陽的老漁民晃晃悠悠過日子,高官巨賈如推石頭的西西弗斯,奔波不息。

有人選擇單身,有人選擇結婚,有人選擇一胎,有人選擇二胎,有人選擇全職媽媽,有人選擇重返職場,有人選擇幹好分內活,有人選擇身兼多職……寫到這裡,我想起我的初中同桌。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上天把一個標緻長相全部給了她。她還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那時我的成績是全班最好的,她是全班最差的。和她同桌,老師跟我說:“你幫幫她,讓她重視下學習,提高成績”,她的伯父是我們學校的董事長。而當時我們學校是整個區最好的初中。本來是我把學習熱情傳遞給她,結果我幾乎被她洗腦了。她堅定地認為,讀書無用。她說他們整個家族都沒啥文化,但現在活得比誰都好。她覺得與其埋頭苦讀,不如多接觸社會,融入社會,打扮好自己,享受當下,讓自己的生活更精彩。與她的光鮮亮麗相比,我就是一個天天揹著石頭般重的書包、天天哈著腰的土學生。

十年後,我偶然看到她的微博。按照故事情節,應該是她明白知識的重要性,羨慕讀書的人。結果現實打臉了。現在的我,靠自己的本事在一個不錯的單位上班,供著市區一個不算好的位置的房子。而她呢,也是二孩媽媽,家裡請了幾個阿姨,住在珠江新城,一有節日就在四季酒店慶祝。而且她依然年輕漂亮,妝容服飾都毫不將就。看著她,看著我,心理落差不是一般大。

奮鬥不息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READING

記得有篇流傳很廣的文章,標題是: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確實,出身決定了我們的起跑點。我的同桌,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獲得我努力了好多年還沒得到的東西。房子、車子,更舒適的生活、無須問價格的消費……我們喜歡把這種現象定義為“出身決定論”或者抨擊為“社會不公平現象”。

面對這種局面,有些人消極對待,有些人積極對抗。對於出身平凡的芸芸眾生,有的人選擇隨遇而安,對生活不懷執念,一輩子怎麼舒服怎麼來;有的人如我們一把手,沒有家庭背景,沒有人脈資源,靠的是往上衝的執念與行動,衝破階級限制,實現一個個為人感嘆的突破,從一個普通家庭,成為一個廳級幹部,如今奔六了,他感慨道:有本事,一輩子累。多少令人唏噓。

奮鬥不息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READING

但如果我們將目光放遠,會發現,階級的上升靠的不是一個人的突圍,而是一代代的突破晉升。這一生你把家庭帶到一個高度,你的兒女再接再厲,維持或者再提升,整個家庭往上走,慢慢地就成為上流了。家族升降是場馬拉松,需要一代代人自覺努力維繫。在潮汕地區,嫁娶有個說法,就是要投靠“枝繁葉茂”的家族,說白了就是人丁興旺。這樣的家庭,一個人不成器,還有其他人補位,家族整體是壯大的,一方不行八方支援。而現在計劃生育之後,家庭規模小了,其實對家庭成員的要求高了,要是一個人不成器,幾乎就是一個家族的崩塌。

回到最初的問題,那麼努力幹什麼?要不要長本事,選擇累的人生?很抱歉,確實需要。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不折騰的人生不精彩。搏擊人生本身是一種樂趣,會上癮。習慣每天如獵豹般奔跑的人,會看不上綿羊的慵懶。我們的奮鬥,除了讓生命更有價值,還是孩子們的榜樣。與其千言萬語,不如身體力行,把奮鬥這種行為傳遞給下一代,當他們看著我們不負光陰,那麼努力為生命而奔跑,他們自然不會鬆懈,不虛度光陰,認真地過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