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三菱EVO的十代经典车型——传奇的谢幕


Evo I:1992年9月7日正式发表亮相,并于当年10月19日限量贩卖的MITSUBISHI LANCER EVO I,是以搭载195匹马力之LANCER旗舰车种GSR为基础车种,进行改良而成的赛车道路版,当时在日本当地造成不小的销售热潮。 为了提高引擎冷却效率之大型开口部的前保杆及引擎盖通风孔是EVO的特色之一。

Evo:1994年1月17日,运用WRC参赛技术,进一步改良引擎性能及悬吊系统的EVO II隆重问世。其不仅洗刷「速度优异但转向不良」之批评,且成功地转型成可随车手意识操控自如之「全面型」的进化版。 EVO I所搭配的是195/55R15的轮胎,而EVO II则用上205/60R15的轮胎,因此后叶子板亦进行加宽工程。另外,轮距加大10mm,前、后轴距分别加大15mm、10mm,以改善稳定性。

Evo Ⅲ:1995年2月10日,MITSUBISHI再度推出EVO III。 EVO III最大的改变在于外观。不论是前保杆、前下巴、裙脚、后包围及后尾翼等所有的空力套件均彻底焕然一新。换言之,在增加下压力及大幅改善空气力学的目标下,得以因应更高速的挑战。前下巴左右两侧多设了进气孔以改善煞车系统的冷却性。后尾翼加大至与车体同宽,以确保更佳的下压力。


Evo Ⅳ:1996年8月23日,以新型LANCER为前身之EVO IV正式登场! 针对比赛而设计的EVO IV与前三代不同的是,EVO IV的可塑性更高。大型化的中央冷却器、降低损耗的进排气系统、双涡流涡轮以及高角度凸轮轴的采用等,成功地发挥280PS的最大马力。引擎以外,尚采用前16吋、后15吋之通风碟,同时也采用全新设计的密齿比变速箱。后方采用新开发之多连杆悬吊系统,大大地提高操控稳定性。

Evo V:1998年1月26日,第五代的进化版本EVO V隆重地问世。轮距的加大是EVO V最大的特征,悬吊系统方面,前、后臂的延长、后摇臂之各个固定点的变更而促使轮距加大,前方采用倒立支柱式的悬挂设计,轮胎也改为225/45ZR17规格,煞车系统使用尺寸加大之前17吋4活塞卡钳、后16吋2活塞卡钳的Brembo制煞车系统(RS选配),增进无比的制动力。后尾翼采用水平翼四段整的设计。

Evo Ⅵ:1999年1月22日,EVO VI正式问世。为了迎合1999年WRC空力套件之比赛规定而展开尺寸变更,所以EVO VI除了倾全力消除前保杆和后尾翼的突出部外,并实现与EVO V同水平的冷却效果与空力性能。车牌位置的修改、雾灯的小型化及独具特色之半球状的雾灯罩等而增大冷却开口的面积,并多多少少地减少些风阻。至于虽然将后尾翼小型化,但双翼片,确保了充足的下压力。


Evo Ⅶ:2001年1月26日EVO Ⅶ在日本正式问世。EVO VII的外观是以全新改款的Lancer Cedia为基础,但仍保有EVO系列车款的强悍气势。车头部分大致维持该系列的风格,引擎盖上的盾形散热口,令人感到熟悉向外拱出的前后叶子板,看起来更加霸气。尾翼的设计则由EVO VI的双层式回归EVO V的单层设计。

Evo Ⅷ:2003年Evo Ⅷ发表亮相。EVOⅧ的外形变得更加凶悍,中网上加入了三角造型成为它最简单的识别方式。发动机扭矩则达到了390牛·米。在7代车型上首次使用的ACD主动电子中央差速器升级至Super ACD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另外,5挡手动变速箱也升级至6挡。

Evolution Ⅸ:2005年3月3号正式开始发售三菱Evolution Ⅸ。Evolution Ⅸ在外观方面恢复了第七代车型的中网设计,前脸中央的三菱标志台座被去掉了,显得更加气势逼人。并在空气动力学设计方面进一步提升,通过在发动机的进气口采用连续可变型气门正时机构(MIVEC),优化了高转速区域的性能,提高了燃油效率。


Evolution X:第十代Lancer EVO出席了东京车展,在日本这款四驱车将命名为“Lancer Evolution X”,在美国则叫做“Lancer Evolution”。日本版Lancer Evolution X将于2007年底上市。代号4B11T的全新发动机,最大功率280hp/6500rpm,最大扭矩422Nm/3500rp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