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圓點是紫色還是藍色?「經驗」讓你產生偏見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請了一批志願者來判斷圖中的圓點是藍色還是紫色。結果表明,無論研究人員如何改變其中藍色與紫色圓點的比例,志願者都會認為有一半的圓點是藍色的。這種視錯覺意味著,人類的主觀判斷要比我們預想的糟糕的多。後繼實驗則表明,人類在面對不變的事物時,經常會根據先前的經驗來不停地改變對其的判斷——這將讓我們不停擴大對“不道德”的定義,難以看到現代社會的進步——而這種偏見似乎人人都有,與生俱來。這項研究發表於6月29日的《科學》雜誌。

這些圓點是紫色還是藍色?“經驗”讓你產生偏見

圖注:如果圖中越來越少地出現偏藍色的圓點,那麼你會把一些原本認為是紫色的圓點看成藍的。

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中國古人在《列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懷疑鄰家的孩子偷了自己的斧子,於是他不論怎麼看,都覺得那孩子的行為像是“偷過斧子”;但當他自己把弄丟的斧子找到後,怎麼看又都覺得那孩子像是“沒偷過斧子”的了。

或許你會覺得這件事情與那個人的自身利益相關,因而主觀臆斷影響了他。但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主觀判斷在其他情況下也非常糟糕,而這種糟糕的判斷將深刻地影響我們對善惡、美醜與整個現代社會的認知——我們會不斷地擴大對“不道德行為”的定義,從而難以看到社會的進步。

藍色還是紫色?

來自哈佛大學、達特茅斯大學和紐約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向幾組美國大學生志願者每人展示了1000個點,它們的顏色在藍色到紫色之間變化,而參與者只需針對每個圓點回答一個問題:它是藍色的嗎?

這個問題聽起來很簡單,而且大家一開始的判斷也很順利。整體上看,在最初的200次實驗中,志願者們認為其中藍色與紫色的圓點數量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多數志願者都很好地認識到了藍色與紫色的差異。不過,在剩下的800次試驗中,研究人員將圖中的藍點數量穩步減少,直到被顯示出的圓點幾乎完全是紫色。結果讓人非常意外,志願者們回答並沒有反映出這種變化,他們認為這些圓點依舊是藍紫參半。

這些圓點是紫色還是藍色?“經驗”讓你產生偏見

圖注:本次研究中展示給志願者的有色圓點。

研究人員在文中寫道:“當藍點變得稀少時,參與者開始把紫色的點看作藍色的。”事實上,在最後的200次實驗中,參與者幾乎都會把之前認為是紫色的點看成是藍色的。而且,研究人員甚至特別告知志願者們,藍點的數量會減少,並許諾他們,如果他們能夠保持前後每次判斷藍色與紫色的標準一致,就能得到10美元的獎勵——但這一切似乎毫無效果,參與者還是繼續把先前判斷為紫色的點誤認為是藍色的。

大腦喜歡根據“經驗”來做判斷

那麼,為什麼志願者們對於藍色與紫色的判斷會發生改變呢?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人類的大腦並不會根據那些嚴苛的規則做出決定,相反地,大腦會更多的根據先前所受刺激來做出決定。當藍色點與紫色點的平衡發生變化時,參與者會不由自主地擴大他們對“藍色”的定義,以便與先前實驗中形成的期望值相匹配。而這種所謂的“先前的刺激”,人們喜歡用另一個詞語來稱呼它——經驗。

這些圓點是紫色還是藍色?“經驗”讓你產生偏見

圖注:經驗對人類而言未必總是好事。

善良還是兇惡?被允許還是不道德?

科研人員在這裡想證明的是:有著如此容易發生“視錯覺”大腦的人類,其內心真的像你想象的那樣強大嗎?不,人類的內心太容易被自己欺騙了——當然,看到這裡結論或許還不新鮮。但為了證明這種大腦的設計缺陷所帶來的潛在後果,研究人員又開展了進一步實驗,將“藍色或紫色”的題目替換為“對人類生活更具影響力的問題”的判斷。

在一項後續實驗中,研究人員向志願者展示了800張計算機生成的隨機面孔,就志願者自身對其“善良”與“兇惡”的感受,讓其判斷這些面孔“有威脅”還是“無威脅”。結果,就如同在判斷“藍色還是紫色”一樣,當研究人員向志願者展示的“兇惡”面孔數量在200次實驗後逐漸減少時,志願者們逐漸開始對原本認為不具威脅性的面孔貼上了“有威脅”的標籤。

這些圓點是紫色還是藍色?“經驗”讓你產生偏見

圖注:如果“有危脅”的面孔越來越少,你會把一些原本“無危脅”的面孔看成“有危脅”的。

後來,類似的結果在最後一個實驗中再次出現:志願者們被展示了240項關於模擬研究項目的提案,這些模擬研究的範圍從“符合常理”(例如,“讓參與者列出世界上他們最想去城市,並寫下他們想在那裡做什麼”)到“非常荒唐”(例如,“讓參與者去舔一坨冷凍的人類糞便”)的都有。

然後,志願者們來判斷這些提案是“被允許”還是“不道德”的。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當不道德建議的數量逐漸減少時,參與者再次改變了他們的看法——逐漸將那些原本合理的提案評為“不道德”的。

這些圓點是紫色還是藍色?“經驗”讓你產生偏見

圖注:當週圍“不道德”的現象減少時,你有可能把一些原本合理的行為看成“不道德”的。

人類的偏見與生俱來

研究人員寫道:“這些研究結果可能會讓人非常警醒。”

如果你的大腦一直在根據先前的“經驗”重新調整對事物的感知,你怎麼能確定你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呢?從更大的範圍來看,如果人類社會不斷擴大對“不道德”的定義,將越來越多的行為視為違法,那麼人類社會是否能夠真正解決那些最重要的問題——犯罪、貧困、偏見等等?

研究人員總結道:“儘管現代社會解決了很多問題,在諸多方面取得了非凡的進步——從貧困、文盲、暴力到嬰兒死亡率都在不斷減少,但大多數人還是會認為世界正在惡化。”也許一個社會解決的問題越多,社會就越發擴大對問題的界定。

似乎我們需要經常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杯子裡的水真的變少了嗎?或許只是杯子本身變大了?

這些圓點是紫色還是藍色?“經驗”讓你產生偏見

圖注:你真的能看清是“水變少”還是“杯子變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