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農村、甘於奉獻——記朝陽基層名醫王福忠


紮根農村、甘於奉獻——記朝陽基層名醫王福忠​白頭老翁我的兄,泛舟五湖到金陵。

懸壺濟世鄉間道,赤腳大仙傳佳名。

扶貧濟困有其名,醫術高超顯伸手。

基層名醫百強榜,太湖論劍拔頭籌。
紮根農村、甘於奉獻——記朝陽基層名醫王福忠

紮根農村、甘於奉獻--記朝陽基層名醫王福忠
紮根農村、甘於奉獻——記朝陽基層名醫王福忠

【名醫簡介】

姓名:王福忠

性別:男

民族:蒙古族

年齡:58

地址:遼寧省朝陽縣根德鄉麒麟寶村

診所名稱:麒麟寶村衛生室


紮根農村、甘於奉獻——記朝陽基層名醫王福忠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條件艱苦,衛生人才稀缺,村民看病困難,農村衛生條件匱乏。

在遼寧省朝陽縣根德鄉的一個小山村裡,村裡共有8個自然屯,常駐人口2400餘人。自1976年,也就是他才16那年,才上高中不到百天的他,就被村政府安排和另外兩人走上了求醫之路。在市二醫院學習一年後回到村裡衛生室,開始了鄉村醫生(赤腳醫生)的天職般的工作,而另外兩人選擇到城裡打工或是在縣城裡開起了自己的診所。

四十多年來他立足農村,在這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辛勤工作,一心為了村民著想,為患者排憂解難。無論嚴寒、酷暑,還是颳風下雨、白天黑夜他都隨叫隨到,無論是鄉間小路還是村邊小河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見證了他的成長。

四十多年來,他不收診費,不亂加價,歷來都是先看病後付費,經濟有困難的記賬,到目前為止已高達6萬餘元。

他還經常利用時間下鄉免費給村民進行健康體檢、健康教育,指導傳播防病治病、保健知識,建立健康檔案。這四十多年來還一直承擔著村裡的防疫工作,防疫工作是一項控制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無論有沒有工資、報酬,他都勤勤懇懇、一絲不苟的工作,建卡率、接種率都達到百分之百。隔河的病人或是該接種疫苗的小孩子他不辭辛苦夏趟河冬走冰的下鄉入戶,這樣的服務他無怨無悔,因為在他心中需要他的人最重要。 1977年村民董鳳軍因事想不開喝下一瓶劇毒農藥,由於距離醫院遠,來不及送往醫院搶救,他利用自己所學醫術在簡陋的醫療條件下搶救1小時後爭取了時間,繼送到醫院接受後續治療。

類似此種事蹟數不勝數, 2005年端午節前,本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他卻在北京阜外醫院的手術室外焦急的等候。因為那時是春季傳染病多發季節,他在外忙著救治病人,老婆知道他忙,心絞痛每天發作多次卻一直沒說,當他發現時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到市級醫院,主治醫師告訴他必須轉院去北京做心臟搭橋術且手術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一。

為了更好的服務村民,在平凡的而艱苦的工作崗位上他白天忙在診所、下鄉往診、防病治病工作,晚上或空閒時間就抓緊學習補充知識、勤奮專研、認真總結,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這些年來他自學中醫、針灸、推拿,1977年參加了遼寧中函、1986年參加北京鄉醫刊授並且以優異成績通過了全部課程。1993年鑑於村裡老人牙齒不好,由於當時交通不便他每天凌晨三點鐘起床騎自行車到50公里外的市二醫院口腔科跟班學習多次, 通過努力順利取得了結業證書。2014年通過了中醫確有專長考試,取得了中醫確有專長證書。2015年通過了中醫助理醫師考試,取得了中醫助理醫師證書。

經過這些年的不斷學習、不斷實踐,經驗越來越豐富、醫技水平不斷提高、治療效果也越來越好,前來求醫者也隨之不斷增長,現在電話、網絡諮詢,上門求醫者絡繹不絕,充分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稱讚。

四十多年來,他由一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青年“赤腳醫生”到到現在以是一名滿頭白髮的老鄉醫,幾十年的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磨練了他的意志、考驗了他的醫德。

他把自己最美好的歲月都奉獻給了貧瘠落後的鄉村衛生事業,他也曾志向高遠、他也向往城市的美好,但“救死扶傷”是他兒時棄學從醫的理想,他雖沒有很高的醫技,但是他是村裡病痛患者的白衣天使,他雖沒有城市裡醫生豐富多彩的生活,但他為能給村民解除疾病的困擾而快樂、自豪。

作為鄉村醫生,這麼多年來他一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白衣天使的神聖使命。 他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鄉村醫生——王福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