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屆世界盃後,AI會取代裁判呢?

01

在法國與澳大利亞比賽的第55分鐘,裁判通過調閱比賽錄像視頻後,做出了改判。這是世界盃歷史88年來首次因為科技手段而進行改判。科技改變足球,終成現實。

當時,格列茲曼突入禁區,裡德森從背後放鏟,格列茲曼倒地。法國隊諸星向裁判施壓,索要點球。但主裁判第一時間並沒有做出點球判罰。電視觀眾通過反覆播放的慢鏡頭,才能看出雙方的身體有輕微接觸——裡德森的第一下剷球並未直接踢到人,第二下揚腿的動作造成了格列茲曼的摔倒。通過電視回放,都要看幾次才能看清發生了什麼,指望肉眼凡胎的裁判在轉瞬之間看清一切做出準確判斷,這並不現實。

幾屆世界盃後,AI會取代裁判呢?

不誇張的說,如果是往屆世界盃,那麼這球不判點球也不能算是什麼驚天誤判。這屬於裁判肉眼很難去判斷的球,即便真是誤判,也是「可以理解的誤判」、「無可奈何的誤判」。

從前有個位高權重的人說過,「錯判也是足球的一部分」。後來他從國際足聯主席位子上被趕了下來,至今還在為道德委員會的「錯判」上訴。

這個位高權重的人,叫布拉特。

後布拉特時代的國際足聯從善如流,在俄羅斯世界盃引進一攬子現代科技手段來幫助提高比賽判罰的公正性。

幾屆世界盃後,AI會取代裁判呢?

所以,2018世界盃註定是不同的,因為視頻助理裁判的存在,因為VAR技術就是為了彌補人力的不足。視頻助理通過通訊設備提醒主裁判,主裁判隨即去場邊觀察錄像,經過差不多1分鐘的等待後,主裁判回到球場,鳴響長哨,雙手劃出方塊(VAR專用手勢),然後右手堅定的指向點球點。世界盃88年來第一次因為技術手段的改判,就此誕生!

02

但是要說VAR是一項新技術其實也很勉強,在過去幾年當中,它已經在很多足球聯賽應用,比如歐洲五大聯賽中的意甲和德甲,但在世界盃這還是頭一回。

值得注意的是,最終定奪的權力在主裁判手裡,視頻助理裁判只是提供建議。本屆世界盃,VAR位於莫斯科國際廣播中心,作為樞紐,每位裁判都會通過一個複雜的無線電系統和光纖網絡與VAR團隊溝通並傳輸視頻。

在過去幾十年的世界盃比賽中,各方面的規則都變得更加成熟。但是總會遇到有爭議的時刻。最有名的莫過於1986年世界盃半決賽,馬拉多納的一記「上帝之手」。直到今天,媒體和球迷還在討論。

2010年南非世界盃上,英格蘭對陣德國,蘭帕德補射擊中橫樑彈到地上,雖然足球已經越過球門線,但來自烏拉圭的主裁判宣佈該球無效,最終英格蘭1:4憾負。

有了視頻助理裁判和門線技術之後,世界盃將再無上帝之手和蘭帕德冤案了。

「上帝之手」馬拉多納說:如果VAR技術放在現在,我很可能被逮捕。哎,只能說球王趕上了好時候啊!

03

然而一些技術的反對者不這麼認為。

反對聲音最強烈的理由是打斷比賽的節奏,影響比賽流暢性。「規則制定的很清楚,但技術的應用常常導致混淆和爭議。」福布斯雜誌如此評論道。

法國和澳大利亞的比賽中,主裁判走到場邊觀看回放,並最終改判,認為進球有效。此時比賽已經暫停了一分多鐘,全場的目光都停留在裁判身上。

從技術的角度看,VAR技術本身是很成熟的,但關鍵在於技術運用在足球中,是否符合這項運動的發展規律。有人說,「完全機械式的使用這種科技,會扼殺足球傳統的觀賞性。」

幾屆世界盃後,AI會取代裁判呢?

技術使遊戲變得更加嚴謹,能夠終止人們對判罰的爭議,但技術本身又能帶來爭議,這是足球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

為什麼不可以用機器來解決這個問題?利用人工智能的視頻識別功能進行判斷,要比人工方便準確的多。

比如越位。據報道,VAR技術在判定球員越位的問題上,能夠做出100%的正確決定。既然人類藉助VAR能夠達到100%的準確度,那麼AI絕對能承擔這個責任。和人工智能在所有行業帶來的優勢一樣,AI裁判能夠節省人力,也能達到最終目的:準確判罰。

是否判罰點球的問題上,清晰的規則加上視頻分析,AI也沒問題。更重要的是,AI可以立即做出判斷,不需要像現在的視頻裁判一樣,讓觀眾和球員等待一兩分鐘。

引入AI裁判後,反對者擔心的打斷比賽的節奏,影響比賽流暢性等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04

最後,我來給大家來亮三點:

  • 左一點:技術上已經沒有任何障礙,只是其他方面有障礙而已。

對於AI來說,這就是依照規則進行視頻圖像識別。一位從事醫療人工智能的朋友告訴我,就目前的技術水平,AI識別CT影像的結果,比人類醫生又快又準確,且沒有失誤率。只是由於現有法律法規的限制,必須人類醫生在上面簽字,否則醫療影像的智能識別,已經可以大規模推廣了。

另外,AI裁判挺像第三方市場監測,引入這種智能的裁判後,場上球員會規矩很多。以前,各種小動作想著能瞞過裁判就行,就跟我們當年考試帶各種小抄,如果考場裡密佈攝像頭,誰還敢帶小抄啊。

  • 右一點:國際足聯可能不會同意,因為可能失去盈利空間。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AI取代了裁判之後,打假球就不容易了,不打假球了就沒法賭球了,沒法賭球了世界盃就不存在了。所以,在當權者眼裡,AI取代裁判是自尋死路,堅決不行。

我就問一個事:如果2002年有視頻裁判,韓國隊還能進4強嗎?

  • 下一點:未來的趨勢,一定是AI取代裁判,也就是兩三屆世界盃的事兒。

我是一個資深球迷,也是一名人工智能的推動者。

作為一名球迷,我是感性的,這麼多年踢球看球的慣性也告訴我,人類裁判會更有趣,更有槽點。對於我們球迷來說,看球的時候就是兩件快樂的事:一件是罵解說員,一件就是罵裁判。

但作為一名人工智能的推動者,我是理性的,裁判這個活兒,AI完全可以勝任,且更公平。

最終的結論是什麼呢?那就是理性戰勝感性,AI終究會取代裁判。

AI取代裁判,是一定的。唯一的疑問就是,會在今後的哪一屆世界盃上發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