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除了糉子你還想吃什麼?"

這塊比我爺爺年紀還大的綠豆糕,曾經是整個武漢的心頭好

路過江漢路的時候,難免看見真假"鮑師傅"門店面前都排著長隊,朋友每次都驚歎於這家網紅店的人氣,抱怨排隊人太多買不到。我笑笑:"這算什麼,只是現在好多年輕人都忘記了曹祥泰的綠豆糕了。"

是的,如果說二十年前,哪家店子能讓全武漢的人都心甘情願的跨江而來,那必定是"曹祥泰"了。如今這些靠網絡炒作和流量的網紅店所謂的排隊盛況,和當年的曹祥泰一對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不可同日而語。而讓全武漢為之奔赴而來的,卻只是一塊小小的綠豆糕。

記得小時候住在礄口這邊,每年到了端午節的時候,除了能夠吃到美味的粽子,心裡面最期待的就數曹祥泰的綠豆糕了。那時候每到端午節前幾天,奶奶都會專門抽出一天起個大早,在沒有地鐵的老武漢坐公交車,幾經輾轉才能夠來到解放路曹祥泰的門口,而往往還要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才能買到綠豆糕,我才能在放學時候第一時間吃到這一口軟糯香甜的美味。

對於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來說,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曹祥泰的綠豆糕當真是心心念念。

要說這一方小小的糕點如何能勾動整個武漢人的胃,味道是有如何美味,我描述不出,只是後來去了全國不少地方,也吃過不少的綠豆糕,卻很少有能比得上曹祥泰綠豆糕的,也許情懷佔了一些份量,而真正令人信服的,恐怕還是曹祥泰百年的品質傳承。

別的綠豆糕基本上是用機器壓製,包裝精美,品相看上去光澤豔麗,吃起來口感卻始終不如曹祥泰來的鬆軟,甜味也似乎沒那麼純正,更別提一口咬下之後那股縈繞在舌尖久久不願散開的綠豆香氣了。

對於綠豆糕的製作工藝,傳承了百年的曹祥泰有自己的堅持——綠豆只用河南和陝西的,紅豆則選用洪湖紅竹豆。一百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們,做好綠豆糕的第一要素就是選好原材料。他們採購的豆子皮薄、澱粉含量高,入口有沙沙感,也便於保存。而單單綠豆這一原料,他們每年就要採購近10萬斤。而且每年端午節剛過,他們就要出去採購,掐準了時間節點,才能採購到最適合的原材料。

綠豆買回來後篩選清洗,煮6至7成熟,接著將煮好的綠豆曬乾、依次去皮、石磨磨粉、篩粉。前期的準備工作完成之後,二十來位師傅坐成幾排,鋪上一層綠豆粉,放上一坨紅豆沙,再蓋上一層綠豆粉,再把模子翻過來壓緊成型。整個過程30秒之內完成,每塊綠豆糕的重量要在40-42克之間。接下來將成型的綠豆糕推進蒸箱蒸20-25分鐘,再將熱氣騰騰的糕放在強力電風扇前攤涼,然後成品,由工人們稱重包裝。

蒸煮、曬乾、去皮、磨粉、篩粉、成型、蒸熟、攤涼、成品、包裝。這十道工藝在曹祥泰被稱為"十全十美",這些步驟裡面,完全是由人工操作,綠豆糕軟硬口感的力道全在師傅們的手腕間,這個靠的就是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如果用力過度會口感太硬,力道不夠就容易散。

在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曹祥泰一直堅持用純手工製作,效率雖然不如機器,卻將百年之前那種獨特的口感保存了下來。有好些吃了二三十年綠豆糕的街坊都說:"這裡的味道一直沒怎麼變,還是二三十年前的那個味道。"

也正是這個原因,如今每每到了端午節之前,曹祥泰的生意依舊火爆的令人羨慕。同樣會有人從武漢三鎮趕過來,大多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他們痴迷這份歲月裡沉澱的味道,也執著於老武漢最深處的記憶。

曹祥泰的生意有多好,據說端午節前後有的人早上4點鐘就來排隊,隊伍長達100多米,有的一買就是幾十包,最誇張的時候營業時間被迫延長到凌晨1點鐘。曹祥泰的盧經理說:"每年節前的時候,一天就能賣30000多斤。"

曹祥泰的綠豆糕是用紙包裝的,像塊板磚,一塊就是一斤。這種包裝的風格,很容易讓人想到民國時期的老字號,畢竟從光緒年間開始,創始人曹南山就在武昌長街新街口(今解放路)開起了"曹祥泰",從這一張小小的包裝紙上,就能窺見曹祥泰這一百多年的歷史印記。

但是就是這塊"板磚",它的味道卻令整個武漢為之傾倒,拆開包裝,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塊綠豆糕,一口咬下去,兒時的那種熟悉的幸福感又湧上心頭,彷彿回到了那個晚風吹過的夏天,蟬鳴鳥叫,風輕雲淡。

如果說武漢美食界是一方江湖,那麼"蔡林記"熱乾麵名頭最響,享譽全國,可以執牛耳。"周黑鴨"則是後起之秀,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憑著一根鴨脖子讓全國人民感受到了武漢人的熱情。曹祥泰雖名聲不顯,卻是實打實百年老字號,資歷最深。

在武漢這片美食江湖中,熱乾麵風光依舊,各種網紅店如過江之鯽,各領一時風頭。但是任憑風起雲湧,誰也無法忽視這一塊小小的綠豆糕,它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征服了幾代武漢人的胃。

我是互動小欄目

一寸見方

清香撲鼻

輕咬一口

軟糯香甜

曹祥泰的綠豆糕

是老武漢曾經的味道

也是百年傳承下來的執著

新城控股旗下的自媒體平臺,幸會幸匯帶你發現武漢這座城市的小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