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在賈府中廣施恩惠,儘量做到皆大歡喜

薛寶釵在賈府中施恩惠,儘量做到皆大歡喜

陳能雄/文

薛寶釵為人穩重和平,言行大方得體,她隨分從時,能識大體,是個情商非常高的女子。她剛到榮國府就與姑娘丫鬟們相處得很融洽,大家都願意和她一起玩耍。薛寶釵很早就懂得人情世故,她家境富裕,錢財無憂,廣施小恩小惠,是她常見的一個交際方式。大多數的人都是“一個富貴心,兩隻體面眼”,見到有權勢的人就極力逢迎,見到身份低微的人就鄙視奚落。而薛寶釵在交際場中是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讓賈府上下的人都能皆大歡喜,是以她深得人心。

薛寶釵在賈府中廣施恩惠,儘量做到皆大歡喜

史湘雲是個心直口快之人,她對寶姐姐不吝褒揚之詞,這是寶釵誠心待她,用心培育出來的友情。大觀園的海棠詩社剛成立時,痴迷詩詞的史湘雲高興之下,要做東起社,而她從小由叔叔嬸嬸撫養長大,平時在家裡做不得主,手頭並不寬裕。東道起社要預備一些果品酒水,這是一筆不小的花銷。薛寶釵念及湘雲的難處,就幫她向當鋪裡的夥計要幾簍肥大的螃蟹,再預備幾罈好酒,、四五桌的果品,邀請賈母等人過來賞桂花、吃螃蟹。

在薛寶釵和史湘雲的精心策劃下,原本只是幾個姊妹的詩詞雅集,演變成一次熱鬧歡樂的大聚會。當日來赴會的人除了海棠詩社的成員之外,還有賈母、王夫人、王熙鳳等的頭面人物,另外又安排了一兩桌宴請體面的鴛鴦、平兒等比較體面的丫鬟。賈母、王夫人吃完離去後,薛寶釵、史湘雲另外擺了一桌,把熱乎乎的螃蟹端上來,讓襲人、紫鵑、入畫等丫鬟都圍在一起享用,其他婆子和小丫頭則坐在桂花樹下隨意吃喝。有些沒在場的人,史湘雲也想到了,她命人盛了兩盤的螃蟹送給趙姨娘、周姨娘,真是面面俱到,事事兼顧。

薛寶釵在賈府中廣施恩惠,儘量做到皆大歡喜

這場螃蟹宴最大的贏家是薛寶釵,她借花獻佛,還了賈母出資為她慶生的人情,又博得賈府上下的一致好評,大家都歡歡喜喜地吃酒說笑。別的不說,就說趙姨娘這個人稍有不順心,就會亂嚼舌根,這次薛寶釵、史湘雲專門送螃蟹給她吃,不僅堵住了她的嘴,說不定還能得到她幾句好話呢。

薛寶釵與姑娘丫鬟們玩得比較好,她對賈府婆子們同樣很和氣。後來,薛寶釵協助賈探春、李紈管理榮國府事務,賈探春興利除弊,把大觀園的竹林、果園等地分包給婆子們去管理,薛寶釵又藉機建言,佈施恩惠。賈探春站在賈府的大局上考慮問題,凡是能節省賈府開支,增加庫房收入的事情,她會大力提倡。她的這項分管園地的措施就是為了開源節流,她原本打算到年終時與婆子們算總賬,讓她們上繳一些收益,歸入園內的賬房裡。

薛寶釵在賈府中廣施恩惠,儘量做到皆大歡喜

薛寶釵提出了一些有利於婆子們的建議,她覺得婆子們照看園子太過辛苦,上頭不能過於苛刻,把婆子們的餘利全部收入官中,也該給她們留些收益貼補家用,這樣才能調動她們的勞動積極性。另外,大觀園中的婆子媳婦眾多,分到園地的人多了一項進益,而那些沒分到園地的婆子難免會眼紅,暗地裡埋怨賈探春等人處事不公道。薛寶釵建議讓這些管理園地的婆子,到年終時拿出幾吊錢來,分散給那些沒園地的婆子。婆子們聽了都舉雙手贊成,分到地的婆子到年終不用到鳳姐那裡算總賬,免受一層盤剝,而沒分到地的人也能分到一些福利。這下子,大觀園的婆子們都皆大歡喜,紛紛稱頌大奶奶和姑娘們體恤下情。

薛寶釵在賈府中廣施恩惠,儘量做到皆大歡喜

在請客吃酒、處理家事方面,薛寶釵都儘量做到兼顧多面,讓大家都沾點好處。她在送禮方面也同樣考慮周全,不想出現半點疏漏。薛蟠從南方帶回來兩箱物品,其中有一箱是給薛寶釵帶的,裡面有筆墨紙硯、脂粉飾品,還有姑蘇虎丘出產的自行人、酒令兒、沙子燈、泥人兒等土物。薛寶釵留下一部分物品自己用,把其他物品分成許多份,按各人的喜好送相應的禮物,如林黛玉老家在姑蘇,就送給她虎丘山的土物。薛寶釵除了送禮物給王熙鳳、賈寶玉、賈府姑娘之外,還順帶送了一份禮物給賈環。這下子把趙姨娘樂開了花,不住地誇寶釵:“怨不得別人都說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他哥哥能帶多少東西來,他挨門兒送到,並不遺漏一處,也不露出誰薄誰厚,連我們這樣沒時運的,他都想到了。”

薛寶釵在賈府中廣施恩惠,儘量做到皆大歡喜

能得到妒婦趙姨娘幾句好話,實屬難得。趙姨娘倒不是覺得幾件禮品值多少錢,而是想到自己在賈府常遭冷眼,兒子賈環又不受人待見,而薛寶釵能想到自己,頓時對她增添了幾分好感。這就是薛寶釵送禮的高明之處,她不會看人下菜碟,能讓一些受冷落的人感到一絲溫暖。薛寶釵送給林黛玉的禮物比賈寶玉的要多上一兩倍,這除了因為黛玉認自己母親為乾媽,還考慮到她離鄉背井,在這裡沒有幾個親人,也沒有姑蘇的親人給她捎帶東西。而賈寶玉、賈探春等人生於斯長於斯,有父母長輩呵護著,並不缺少什麼。

從這來看薛寶釵人情練達,處事周全,在為人處事方面儘量做到讓大家皆大歡喜。賈府上下的人都對她讚賞有加,王夫人覺得有寶釵這樣的媳婦,可以作寶玉的賢內助,而賈府下人則覺得在這個寶二奶奶手下辦事不會吃虧。薛寶釵在賈府逐漸站穩了腳跟,贏得了人心和名聲,為她的“金玉姻緣”佔得了人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