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朋友圈炒得火熱的電影《後來的我們》,終於上映了。 我去看了,挺走心的, 偌大的電影院,四處都是高高低低的啜泣聲。

劉若英說:“我想拍一個給所有人看的電影,片中的主角就是他們自己,希望大家可以在他們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她做到了。

《後來的我們》,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那年少清澈的愛意; 那異鄉漂泊的無助; 那相互撫慰的歡喜; 那無奈錯過的遺憾; …… 每一個人,都能或多或少地在裡面看到自己。
《後來的我們》,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同在北京的小鎮青年林見清和小鎮姑娘方小曉,相識於過年回家的一趟火車上。 那天,他偶然撿起了她的火車票。 她一個回頭,便是一眼萬年。 他們的故事就此開始。 不長不短的一段歸鄉路程,他們彼此相伴。 很容易就成了朋友。

畢業後,身邊人都各奔東西, 林見清卻異常固執地選擇了留在北京。 他做遊戲軟件,卻不見成果; 他做遊戲客服,卻被玩家辱罵; 為了生存,他在地下通道擺攤賣黃碟,結果被拘留,過年都回不了家; 晚上住在微型公寓,旁邊除了沉迷遊戲的屌絲,就是叫床的呻吟; 北京生活,充滿了不順、凌辱、掙扎,但他卻固執堅持。 你可能會以為他是一個熱血沸騰的北漂青年,為了夢想孤注一擲。

《後來的我們》,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但這一切的堅持,不過是因為,和方小曉認識的第一年,她滿臉憧憬地對他說: 據說在北京待夠五年,就可以紮根了,我新年第一個願望,就是要嫁個北京人! 拼盡全力給心愛的姑娘想要的,是那個眼神澄澈的少年,漫長青春裡的夢想。

他說:我可以為了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是她,給了他一扇窗,看到未來的方向。 他們在人生最青澀時相遇,最落魄時相知,最潦倒時相愛,最困厄時相守。

《後來的我們》,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但造化弄人, 他們熬過了漂泊,卻輸給了成長。 林見清拼了命地要變成方小曉喜歡的模樣: 方小曉想在北京紮根,他就千辛萬苦也要留;方小曉想在北京有房,他就將房子視為人生追求。 他逼迫自己快點、再快一點地成長。 卻在成長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弄丟了愛人。 林見清:“我真的已經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方小曉:“但我已經不是我原來的那個樣子了。” 他們都在成長,卻是朝著不同的方向。

《後來的我們》,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前段時間,闞清子生日的時候,他和男友紀凌塵的名字又被高高掛在了熱搜。 起因是因為,紀凌塵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說過:他覺得,沒有房子,自己還不夠格,給愛的女孩子婚姻。

闞清子在一旁哭得洶湧。 紀凌塵似乎忘了,當年,她愛上他時,他也是一無所有。

當你根本不知道愛人真正想要什麼的時候—— 分開是必然的。
《後來的我們》,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多年後,兩人在飛機上重逢。 林見清問道:“如果當時的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方小曉說:“如果當時你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我們總愛給人生加上很多“如果”。

《後來的我們》,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裡,如果柯景騰追上了沈佳宜;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裡,如果陳孝正沒有出國; 《愛樂之城》裡,如果米婭沒有去巴黎; 那一年,如果,我勇敢一點,沒有放開你的手; 如果,在火車站,我沒有說那些傷人的話;如果,在校門口,我沒有轉身就走;如果,你父親過世時,我能抱著你;如果,你說要去廣州時,我能義無反顧地陪著你;如果,在你家樓下,我把藏在口袋的那枚戒指送給了你;如果……如果……. 那我們,是不是不會像現在這樣?那結局,是不是會不一樣?可人生,沒有如果。後來,也沒有後來。 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後來,我們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即便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也回不去了。
《後來的我們》,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曾在張愛玲的一篇散文中看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有時候,總是很諷刺。一轉身可能就是一世。 後來的我們,依然走著,只是不再並肩了,朝各自的人生,追尋他們的愛情。但真有這麼一天來臨時,我們驚覺,原來真正愛過的人,捨不得對方不幸福。 即便這幸福不是我給的,也沒關係。


《後來的我們》,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年少不識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