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喜馬拉雅的腹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隱藏於喜馬拉雅腹地的吉隆,享有“珠穆朗瑪峰後花園”的美稱,

也是日喀則“四大名溝”(吉隆溝、樟木溝、嘎瑪溝和亞東溝)之一。

有人說,小小的吉隆溝,卻裝下了半部西藏史。

這裡是喜馬拉雅的腹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松贊干布於7世紀統一諸部、建立吐蕃王朝。隨後經此地迎娶尼婆羅尺尊公主。當時還叫“芒域”的吉隆,也因這次著名的聯姻而見諸史書。

8世紀時,蓮花生大士進藏傳法途中曾在此駐足,並賜予它“吉隆”(藏語意為舒適、快樂的村莊)的名字。盛唐之際,隨著傑出外交家王玄策多次出使印度,連接中印兩大文明的“唐尼古道”日漸繁榮,宗嘎鎮北的“大唐天竺使出銘”正是這段歷史的滄桑見證。

10世紀,隨著吐蕃王朝的崩塌,末代贊普朗達瑪的後裔受邀來到吉隆建立了貢塘王朝。

這裡是喜馬拉雅的腹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這裡是喜馬拉雅的腹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這個偏安一隅的小小朝廷在漫長歲月中經歷了與諸強勢力(甚至包括蒙古鐵蹄)的艱難博弈,直到17世紀被尊奉噶瑪噶舉派的藏巴汗勢力瓦解。

這裡是喜馬拉雅的腹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18世紀末,吉隆烽煙再起,廓爾喀侵略者幾度來犯,噶廈政府奏請清廷遣將馳援。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1792年大將福康安收復失地、直搗敵巢的大捷。

這裡是喜馬拉雅的腹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近代以來,喜馬拉雅深處的吉隆又歸於沉寂。西藏和平解放後,政府於1961年在此設立海關,並於1978年批准吉隆為國家一類陸路通商口岸,准許邊民互貿。

這裡是喜馬拉雅的腹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雪山風光

從2014年10月開始,中國公民可經由吉隆口岸出境進入尼泊爾。

這裡是喜馬拉雅的腹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2015年4月25日發生在尼泊爾的8.1級大地震給吉隆帶來嚴重的影響,許多民房倒塌,一些古蹟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直到2015年10月,關閉半年的口岸才得以開放。

這裡是喜馬拉雅的腹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第二天堂吉隆溝”

吉隆鎮距離吉隆縣城宗嘎鎮70公里,這一路,蜿蜒曲折的山路在高崖聳峙的峽谷中沿奔騰的吉隆藏布河穿行,海拔從縣城宗嘎鎮的4300米直降為2800米。此段峽谷為吉隆藏布峽谷,即是大名鼎鼎的吉隆溝。吉隆溝長度為93公里。而到了距離吉隆鎮23公里的熱索村,海拔只有1800米。

離吉隆鎮7公里遠的地方,有一個四面環山的村子——乃村。在山頂方圓十多平方公里的平坦草原上,棲息著69戶人家。草地、雪山、林海,雲霧、日出,高原上的田園風光,如同世外桃源。從乃村出發,山路較陡,路況不是很好,可以選擇在當地花300元僱一輛皮卡前往山頂。圖片中朝著小湖方向的那條路通往吉隆口岸,距離尼泊爾僅僅20公里,左側這條是上山的山路。

這裡是喜馬拉雅的腹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湖的左側是上山的山路

到達山頂的天然觀景大平臺,天氣好的話,在這裡可以看到尼泊爾境內的格魯尼峰。良田阡陌,草木蔥蘢,房屋牛舍,吉隆溝像一處與世隔絕的仙境。

回望吉隆這邊陲小鎮,山光水色交映,青山綠水,草本蔥鬱,空氣清新,氧氣充足;每呼吸一口空氣都是在接受自然的淨化和滋養,讓人心懷暢快,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到達和離開

從日喀則出發到吉隆縣

班車車費:185元/人 行車時間:12小時左右(看道路情況不定),需提前一天購買車票。

吉隆鎮有一班往返日喀則的班車,但發車日期和時間並不固定,淡季也許會取消。

吉隆鎮返回縣城的班車每天10點在帕巴寺對面發車(50元/人 行車時間:1小時30分鐘),同時發車的還有一趟直達日喀則的班車。

兩趟車不論人多少都不會增發,票務緊張,務必儘早購票。到日喀則的班車發車時間有時比較隨機,淡季也許會取消。你可以先搭便車到宗嘎鎮,等待那趟相對靠譜的發往日喀則的班車。

當心超速陷阱

如果你是自駕旅行者,前往吉隆的路上一定要當心。從希夏邦馬景區收費處到佩枯措之間常有“移動測速”。當你快意行駛在平直寬闊的公路上,總有盡職的交警隱蔽在彎道處,一旦被抓,你將面臨吊銷駕照和200-2000元不等的罰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