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剛兌,我們還能理財嗎?

去剛兌,我們還能理財嗎?

6月,對P2P網貸行業來說,真的是一個黑色之月。

在國家金融去槓桿的嚴厲監管之下,所有金融機構都哀聲痛哭,P2P作為金融鏈條的一環,在6月份也被捲入其中。

其實這場風暴的背後,本質上是金融市場出現了極其嚴重的流動性緊張,緊接而來的是各種資產項目出現逾期和壞賬,並且演變成投資人的擠兌風波。

在這場兌付危機中,也出現了各種羅生門。

前幾天,P2P平臺道口貸項目逾期,但平臺卻沒有進行剛兌,而是號召投資人一起向借款人施壓。

這引起了部分投資人的憂慮,是不是平臺在借用“去剛兌”的名義,讓投資人自行承擔風險呢?

不僅如此,網貸行業內其實已經有不少平臺著手“去剛兌”了,比如拍拍貸。

那麼對於投資人來說,去剛兌要怎麼辦呢?

去剛兌,我們還能理財嗎?

1

去剛兌眾生相

今年4月份,央行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這意味著,國家是鐵了心想打破剛性兌付,以此規避金融系統的債務違約釀成系統性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信託計劃、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統統納入監管範圍。

在去剛兌的趨勢下,P2P也無法獨善其身,監管層早就不允許P2P承諾保本保息。

但是,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不同的立場,對去剛兌的看法不一樣。

對投資人來說,很多人一直抱著保本保息的慣性思維,認為投資P2P就像把錢存銀行一樣,投了之後就撒手不管了,想著躺著賺大錢,甚至平臺雷了都要人通知才知道。

但平臺雷了,投資人的第一反應是要平臺負責,要政府負責,推薦平臺的媒體也要負責,唯獨當初瞎了眼投平臺的自己不用負責。

對P2P平臺來講,也是挺尷尬的,由於國內投資人的風險教育並不到位,如果說不保本保息的話,平臺是很難吸引到投資人的。

所以,哪怕國家不允許平臺保本保息,但實際上很多平臺都是在暗兜底,要麼引入第三方擔保,要麼引入履約保險,要麼是自有資金,要麼是從投資人的錢裡面按比例計提形成風險保障金。

對監管層來說,則是鐵了心要打破剛兌,不允許平臺保本保息,讓投資人學會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想在如今嚴峻的金融形勢下讓投資人對風險有清醒的認識。

這個過程,最尷尬的當然是P2P平臺。但剛兌這件事,其實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去剛兌,我們還能理財嗎?

2

不得不打破剛兌

剛性兌付,或者說平臺兜底,會帶來什麼問題?

第一,剛兌的時候,風險是在不斷累積。

借款人逾期了,P2P平臺就墊錢,隨著平臺發展,投資人投資規模增大,借款人逾期規模也增大,P2P平臺兜底能力一旦不足以覆蓋逾期,就玩完了,這反而會影響很多人。

試問,哪個平臺可以一直為投資人的風險埋單?

第二,剛兌會將風險傳導

平臺剛兌,就需要資金支持,採用第三方擔保或者保險的剛兌,風險就轉嫁到第三方了,同樣隨著平臺發展,風險增大,平臺資金鍊斷,整個鏈條上的參與者都難以倖免。

第三,剛兌削弱投資者的風險意識。

對於投資人來說,剛性兌付只會讓他們越來越無視金融的風險。

畢竟每一次投資都有人為他們保障,只會讓他們錯以為只要閉著眼睛把錢一投就能賺到錢,但實際上這個世界上風險這種東西是永遠存在的。

講難聽點,喝水都會被噎死,何況是投資。

所以,看似殘忍的去剛兌,其實能讓投資者成長起來,學會敬畏風險。

去剛兌,我們還能理財嗎?

3

投資者能怎麼辦?

既然去剛兌大勢所趨,那投資者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審時度勢,武裝自己,理性判斷。

去剛兌其實是在自然淘汰平臺和不合格的投資人。

首先,去剛兌就需要平臺信批透明,需要平臺有能力提供參考性的數據給投資人來決策,同時也需要平臺風控能力進一步提升。

信批不足,風控不好,這樣的平臺不會受市場歡迎,從而自然優勝劣汰。

同樣,把投資P2P當存銀行的投資人也會被篩選掉。

沒有對風險的敬畏盲目投資P2P的投資者,失去本金是對他們的教訓,他們也只能適合把錢存銀行。

只有那些清楚自己風險承擔能力,同時能夠理性投資的人才能留下來。

但是目前的情況沒有那麼理想。

一方面平臺標的不透明不清晰,有很多借款人信息根本沒有參考價值,甚至造假標,搞自融,而且個人徵信系統不完善,平臺的風控也難以達到識別老賴。

另一方面,投資人判斷風險的能力也有待提高,看看多少人抵不住高息誘惑就知道投資人更需要進行風險教育。

第三,監管機制也尚未完善,備案遙遙無期,投資人維權無門,平臺倒了,老闆跑了,老賴不用還錢了,沒有很完善的規章制度來制衡這一切。

現狀如此,投資者能做什麼?

用基本知識武裝自己,才是出路,別把自己的錢寄望在平臺或者其他人的道德和風控能力上。

最近爆掉的很多平臺,其實都是在自融,要麼就是信披很有問題,只要稍微懂點基本知識,都可以知道不能投資。

另外,要戒掉貪婪的心理,那些類似善林金融和聯璧金融的所謂理財平臺,一看就是騙子,為何還是把錢扔進去了呢?

只要你不貪,你被坑的概率真的會大大降低,切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