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我追求創意無限


作者是一位旅居澳洲的70後攝影師,對於創意攝影,他並非簡單的去依賴後期二次曝光、套模、旋轉、嫁接等拙劣的手法,而是通過精心的構思,把自己的想法、觀念與認識揉進作品裡。這些作品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從構思、製作、布光、拍攝可以推斷其全過程都是作者用內心去完成的,作者賦予作品以靈魂,給觀者帶來遐想與思考,這不正是我們攝影人需要努力去做的嗎?編者按:曲歌 1/30:《女王駕到》

小Q新視野, 手機攝影愛好者,手機創意攝影踐行者。《火柴人》系列作品,全部使用HUAWEI Mate 10拍攝。 2/30:《櫻花季》

自己開始偏重用手機去做攝影的創作嘗試是在兩年前,一開始是覺得手機攝影對於作品的分享與傳播方便,在個人情感表達上更加快速直接。再後來接觸多了,感覺很多攝影交流群裡討論的大多是器材與硬件的內容,而對於攝影本身,生活發現與觀看本身交流的很好,是不是好作品必須靠大畫幅,高端單反才能完成,這個問題讓自己思考了很久。 3/30:《思想》

後來決定自己先放棄對器材的依賴,僅靠口袋裡的手機,能否在表達觀看這個層面上有所不同,於是開始踐行手機攝影,加上自己喜歡天馬行空的想象,所以很多作品偏重於創意類型。 4/30:《刀叢》

一開始,只是簡單的道具,生活裡常見的物件,從廚房裡的刀叉碗筷,到冰箱裡的蔬菜水果,到書籍紙張,通過自己的手電筒光影佈置,嘗試觀察光影的效果。 5/30:《窗》

火柴人系列是這些眾多的創作中的一個分支,一開始也是因為想用火柴做道具,擬人化後表達一些想法。因為一直在堅持做,慢慢開始,讓自己與火柴人系列有了更深的思考。 6/30:《水杯內外》

創作的多了,開始把自己對生活,對哲學,對世界的想法揉進作品裡,甚至對現實發生的一些問題,現象也通過火柴人系列展示出來。 7/30:《剪刀的權利》

再到後來,感覺火柴人也許就是我,我們。都很渺小,脆弱,一生只會閃光一瞬間;命運看似被自己掌握,其實有更強大的冥冥力量在操控,沒有人是自由的。 8/30:《縱向一躍》

種種這些想法,都會一點點嘗試在火柴人的世界裡表現出來,有對空間的思考,對命運的揣摩,對超現實的看法,對夢境的解析等等。 9/30:《機關》

火柴人系列到今天已經有一年了,一共有170多張作品,並且還會堅持下去。這種創作也逐漸成為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在另一個空間世界裡,我與火柴人做著自由的交流與互動。 10/30:《演奏》

11/30:《靠近》

12/30:《圍觀》

13/30:《故事的由來》

14/30:《殘留》

15/30:《下一秒》

16/30:《燈泡》

17/30:《盜夢空間》

18/30:《路的指引》

19/30:《釣魚》

20/30:《飛屋環遊記》

21/30:《漂泊》

22/30:《空間》

23/30:《鑰匙的答案》

24/30:《基因》

25/30:《籠子》

26/30:《信仰》

27/30:《書裡的世界》

28/30:《書裡的世界2》

29/30:《提線木偶》

30/30:《格爾尼卡》 本平臺刊載的所有攝影作品均屬作者本人所有。作者在本平臺投稿即被視為同意訪問者可將其作品用於個人學習、研究、欣賞和教學範例,以及其他非商業性用途,包括出於推廣目的的在第三方平臺的推送,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原作者如不接受其作品用於第三方平臺的推送,請及時通知我們予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