峯谷價差拉大後 儲能風口來了嗎?

峰谷價差拉大後 儲能風口來了嗎?

無論是大勢已定的可再生能源還是如日中天的電動車,談及長遠發展總是難以迴避儲能的話題,但是儲能的發展步伐並沒有跟上前者。如何盈利是儲能企業規模化應用的癥結所在,峰谷電價套利作為應用最廣泛的商業模式,利用峰谷電價機制促進儲能產業發展,是儲能行業心心念唸的政策。 7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擴大高峰、低谷電價價差和浮動幅度,引導用戶錯峰用電。儲能行業終於盼來了“擴大峰谷電價差”,儲能企業應用最廣泛的峰谷價差套利模式也終獲官方認可。

各地可自主拉大峰谷電價差

《意見》提出,完善峰谷電價形成機制。加大峰谷電價實施力度,運用價格信號引導電力削峰填谷。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可在銷售電價總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建立峰谷電價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擴大銷售側峰谷電價執行範圍,合理確定並動態調整峰谷時段,擴大高峰、低谷電價價差和浮動幅度,引導用戶錯峰用電。

“用峰谷差別電價引導消費,是錯峰填谷,降低供電整體成本,節約資源,高效用電的有效做法。在峰荷壓力大的地區,進一步增大電價的峰谷差,會更有力地引導用戶合理調整用電時間,使社會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原所長、研究員周大地表示,部分地區為了保證為時不長的高峰負荷,還要加大外來電的長距離輸送設施建設,而利用時間短,輸電設施利用率過低,又大幅度提高了供電的成本。鼓勵用戶錯峰用電,是減少電源過多投資,提高電力系統應用效率,整體降低用戶平均用電成本的科學方法。

記者瞭解到,6月21日成功併網的江蘇省鎮江丹陽建山儲能電站,就是利用電網的峰谷價差來降低企業的用電成本。該項目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江蘇省用電的峰谷價差已經超過了7毛錢,靠這個差價基本能覆蓋電池的投資費用,具備了商業化運營的條件,可以通過市場手段來減少電網的投資和企業的用電成本。“建山儲能電站將幫助電網實現峰谷用電的均衡,補充電網的高峰缺口,同時也能幫助工業企業在用電高峰、甚至在限電時作為備用電源,利用電網的峰谷價差來降低企業的用電成本。”

實際上,峰谷電價差套利是儲能最基本的盈利方式。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委員陳海生說:“拉大峰谷電價差之後,儲能企業可以通過買低谷時的低價電,出售高峰期的高價電來獲得更多的利潤。同時,隨著峰谷電價差的拉大,儲能市場的規模將會越來越大,成本也將進一步下降,盈利會更高。”

江蘇天合儲能有限公司總經理祁富俊也認為,近年來隨著儲能系統成本不斷下降,已逐漸接近實現盈利的臨界值,此次《意見》的發佈,無疑是錦上添花,不僅肯定了峰谷套利的商業模式,還要求提高峰谷價差,這為國內儲能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絕好的條件。

峰谷價差還不足以支撐儲能發展

無論是大勢已定的可再生能源,還是如日中天的電動車,談及長遠發展總是難以迴避儲能的話題。此次《意見》明確指出,要利用峰谷電價差、輔助服務補償等市場化機制,促進儲能發展。利用現代信息、車聯網等技術,鼓勵電動汽車提供儲能服務,並通過峰谷價差獲得收益。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推行居民峰谷電價。

早在去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的《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就明確了儲能發展路徑與應用前景。《指導意見》提出,要著力推進儲能技術裝備研發示範、儲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應用示範、儲能提升能源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應用示範、儲能提升用能智能化水平應用示範、儲能多元化應用支撐能源互聯網應用示範等重點任務。

隨著政策的明朗和系統成本的下降,國內市場已經逐漸開始具備峰谷電價差套利的條件,而實際上,在許多國家這種商業模式早已成熟。祁富俊說:“澳大利亞是全球電價最貴的國家之一,峰谷差價遠大於國內,並且電價還在保持增長趨勢。在此高電價壓力下,峰谷價差的利用成為澳大利亞工商業主用來降低運營成本的有效手段。天合儲能目前即將完工交付的澳大利亞愛麗絲泉市工商業光儲項目就是在夜間谷時充電,白天峰時放電,再配合光伏發電系統自發自用。整個系統憑藉夜間谷時充電的少量費用幾乎可以滿足一天的電力消耗。此外,項目所在地電網穩定性較差,這套光儲系統的離網切換功能也為業主平時用電多提供了一份保障。”

但是,在我國峰谷電價差套利還不足以支撐儲能的發展。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時提出,要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峰谷電價倍數變高但絕對值不高,還是很難賺錢。”

儲能價值還需進一步量化

除了峰谷電價差套利,調峰、調頻以及電力市場其他輔助服務也是儲能產業可行的商業模式。其中,可再生能源併網儲能應用主要集中在風電、光伏裝機規模較大但同時棄風、棄光率也居高不下的“三北”地區,主要的作用是削峰填谷、輔助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電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則是“躲在”火電機組之後。

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登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在積極挖掘盈利模式較好的項目,如率先做峰谷差項目,同時還積極參與電網輔助服務,如需求響應和調頻等。此外,在新能源發電側輔助消納方面也進行了大力部署。

在祁富俊看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2018年國內儲能產業已經處在爆發的前夕。儲能系統應用範圍廣泛,無論是發電側的新能源整合,配電側的調頻調峰還是用戶側的削峰填谷,在未來都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是,國內的儲能事業還需要時間和示範項目,對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進行驗證,同時需要借鑑國外成功的項目經驗,穩且快的發展儲能行業。

“現行的電力市場難以對儲能應用所實現的價值進行量化,儲能在市場中也就無法真正實現其作為商品的屬性。因此,對於大多數的儲能應用場景來說,確立儲能的參與身份是第一步,制定合理的價格補償機制則更為重要。”陳海生表示,儲能實際上做了三件事,一是保障電網安全,二是削峰填谷,三是提高電能質量。但是,目前只有峰谷電價比較明確,儲能的其他價值並未體現,比如容量電價、輔助服務電價等。

祁富俊告訴記者,公司還在期待更多具體性的政策或者規則落地,例如集中式儲能電站或分佈式能源微電網參與配電網調峰的具體交易模式和價格,儲能各項應用中可能存在的補貼等。(來源:能源發展與政策 作者:張莎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