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投奔曹操之後,爲何被徹底埋沒?

喜歡三國文化的朋友,可能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即“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倒不是說徐庶本身少言寡言,而是讚揚他的忠義。因為,在《三國演義》中,他本是劉備身邊的謀士,卻被曹操和程昱,模仿其母親的筆跡,騙往了曹營。雖然後來他的母親自盡,他已了無牽掛,但卻因為恐人恥笑,放棄了回到劉備身邊的機會,在曹操身邊沉默了一生。也就是說,他為了所謂的顏面,放棄了自己的事業。

徐庶投奔曹操之後,為何被徹底埋沒?

但是我們根本無需討論,他這樣做是否值得,因為這一切都是演義中虛構的。首先,他離開劉備身邊,並非在諸葛亮出山前,而是在長坂坡之戰的時候;其次他的母親是隨亂軍一起被俘的,不是被程昱專門騙去的;再次,從來沒有什麼徐母的親筆信,騙他去曹營,他去投奔曹操,是得知母親被俘後,主動提出的。此事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及《魏略》中,都有詳細記載。既然如此,那麼他離開劉備之後,與劉備再也不相干,也不會為了所謂的忠義,不獻一計一策。可是,他終其一生,也僅是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品級並不高。

徐庶投奔曹操之後,為何被徹底埋沒?

也就是說,徐庶主動投奔曹操之後,卻被完全埋沒了。那麼曹操為什麼不重用他呢?是因為不信任他嗎?小編認為不是的,曹操是一個非常有魄力的人,他麾下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有很多降臣,例如張郃、張遼、徐晃、朱靈,再如辛毗、李孚、許攸,等等,而且他一向求賢若渴,不會白養著一個謀士而不用。那麼徐庶為什麼從未受到重用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徐庶本身的能力問題

徐庶被認為是頂尖謀士,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畢竟在演義中,他兩度獻計,大敗曹軍,又於赤壁之戰時,識破了諸葛亮、周瑜、龐統等人的圖謀。然而在正史上,這些事蹟都沒有記載。甚至翻遍所有史料,我們都僅能找到徐庶棄武從文的說法,卻找不到他為劉備或曹操獻計的記錄。也就是說,他是頂尖謀士一事,並未見載於史料,最多算是一個有才學的名士。

徐庶投奔曹操之後,為何被徹底埋沒?

再者說,諸葛亮未出山時,曾以管仲、樂毅自比,在評價徐庶、石廣元等人時,卻說你們的能力,最多也就能做個刺史、太守。《三國志》注引《魏略》曰:“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

二、曹營能人異士太多

徐庶投奔曹操之後,為何被徹底埋沒?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以徐庶的能力,如果投奔一個小諸侯,甚至等在劉備這樣人才匱乏的大諸侯手下,都可能有出頭之日。但是他偏偏去了曹操麾下,而曹操陣營,謀士如雨,拋開早逝的戲志才、郭嘉等人不談,能通曉曹操心意的人有楊修,能為曹操解惑的人有劉曄,能與諸葛亮比肩的有司馬懿,能設計嚇壞孫權的有蔣濟,除此之外,還有荀彧、荀攸、董昭、賈詡等人,隨便一個都比徐庶名氣大,才能高,試想這種情況下,徐庶哪裡有出頭之日呢?再者說,與這些人相比,他差得不僅是才能,還有功勞、投名狀,以及資歷。

三、徐庶的出身

徐庶投奔曹操之後,為何被徹底埋沒?

雖然曹操時期,講究唯才是舉,不看重出身,但是曹丕繼位之後,便接受了陳群的建議,通過九品中正制,來選拔人才。我們都知道,所謂的九品中正制,其實並不公正,因為這一制度開始實施後,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出身貧寒的徐庶,便更沒有了出頭之日。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演義中的徐庶,是一個頂尖謀士,又是一個忠孝雙全的名士,令人敬服,也令人唏噓。但真實歷史上的他,卻完全不同,他在曹操時期,因為才能有限而被埋沒,到了曹丕時期,則又因為出身低微,失去了出頭的機會,這才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所謂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僅是演義對他的美化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