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屋簷」

前些日出門去某開發區辦事,沒有帶傘,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一時不知所錯無處脫逃,竟然和同事跑到了一廠房後牆,緊貼著牆體還可避雨,抬頭望:屋面後簷突出約30釐米的簷子!同事打趣道:這年頭屋簷少見了,你我真不易!

說說“屋簷”

屋簷,即為屋面伸出牆壁的部分。為何要留屋簷?本人理解屋簷如帽子簷,遮風避雨、遮擋太陽!要知道,建築物也怕風水日曬,尤其窗戶。窗戶就是建築物的眼睛,總不能讓雨水從房頂留下來直接順著牆就留下來到窗戶吧?!聰明的古人便設計出簷子。

說說“屋簷”

中國的古建築中,木料是運用最廣泛的建築材料之一。但木料存在易於腐朽的缺點,為此我們的祖先想出在周圍柱子的外側,包以較厚的牆壁。然而,黏土築成的牆坯外面雖塗刷石灰,仍經不起長期風雨的剝蝕,於是將屋簷向外挺出,更好地保護周圍的牆壁。可是,房屋的規模越來越大,它的牆身因之加高,屋簷也挑出更長。太長的屋簷雖然保護了牆身,但也妨礙了室內的光線。另外,為了便於屋面排除雨水,就得把屋頂做成很陡的坡形。可是陡屋頂會使急瀉下來的雨水濺得很高,不利於保護牆角和柱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先祖們做出了這樣的設計:上部坡度大,下部較平坦,而中部略呈凹陷形狀。這種懸挑出來向上反曲的屋面,不但釆光好,也便於洩水緩衝,保護房腳。如果採取四面洩水的方式,它的四角自然而然為反翹形式,結果就產生了斗拱飛簷的屋頂,從而成為一種美麗莊嚴的建築。

說說“屋簷”

說說“屋簷”

飛簷,漢族傳統木建築簷部的一種特殊處理形式。屋角的簷部向上翹起,若飛舉之勢。飛簷設計構圖巧妙,不僅增加了採光,而且增添了建築物向上的動感,讓沉悶的建築有了飛動輕快的韻味。屋簷像大鳥展雙翼,又像錦雞正飛騰。

說說“屋簷”

說說“屋簷”

說說“屋簷”

當今社會已經淡化了屋簷的作用,很多上人屋面做成了平屋面,設計成了有組織排水,這樣屋面的雨水不會往屋面四周自由流排,而是將屋面雨水用雨水溝或者屋面坡度收集到雨水斗,順雨水管最終有組織排出。但是筆者認為平屋面不可能完全代替坡屋面,因為其防水性能不如坡屋面,它更代替不了坡屋面屋簷下那深邃的中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