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翡翠文化小白? 看这里帮成为翡翠大咖!

目前我国从宫廷珍藏和出土文物中尚未发现明朝以前的翡翠。因此,中国人何时称硬玉为翡翠,缅甸翡翠何时传入中国,一直是历史之谜。

如果翡翠文化小白? 看这里帮成为翡翠大咖!

翡翠并非中国特产,它产于今缅甸北部山区。

关于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多种说法:

汉代

据史籍记载,早在东汉永元九年(97年),云南永昌(今保山)儌外蛮及掸国王雍“调谴重泽奉国珍宝”,这是缅甸玉石首次进入中国。

掸国即今缅甸东北孟拱、孟密一带,当时玉石是作为贡品,还没有作为一般的商品进行交易。当时,从四川成都出发,经腾冲入缅甸密支那可直抵中西亚,形成了一条“丝绸之路”。 这条西南“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200—400年。当时,沿着这条路,马帮、象队络绎不绝,贩运大量的玉石毛料。密支那一腾冲一永昌和密支那一八奠盈江一腾冲是两条主要通道。这些珍奇的“绿色石头”,被中国当时的王公贵族视为异宝,竞相佩戴装饰,成为时尚,甚至以玉佩区分官阶。

如果翡翠文化小白? 看这里帮成为翡翠大咖!

汉代张衡的《西京赋》、班固的《西都赋》以及六朝徐陵的《玉台新咏诗序》提到的翡翠,到底是指软玉中的碧玉,还是指作为硬玉的翡翠尚在考察论证中。

宋代

如果翡翠文化小白? 看这里帮成为翡翠大咖!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一文中对翡翠屑金的描述,说明翡翠可能在宋代以前就传入中国了,也说明“翡翠”一词从宋代以前就从传统上指某种鸟,已转而指硬玉,也就是后来的翡翠了。

在《归田录》中,欧阳修是这样描述翡翠的。他说,他家有一只玉瓶,小口大腹,形制古老而制作精巧,当初他从好友梅圣俞那里得到它时,他以为是只普通的碧玉瓶。在颍州时,有一次他将这只玉瓶拿出来让僚属们观赏,座中有一名叫邓传吉的人,是真宗朝代的老内臣,眼光不凡,告诉他说: “皇宫中的宝物都藏在宜圣库,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我见过,所以认得此瓶的质料是翡翠。”这之后,有一天他无意中把一只金环在瓶腹信手摩擦,金屑纷纷而落,他颇为惊异,才知道翡翠还能屑金。

明代

明代,我国出现缅甸翡翠,最早记载腾冲翡翠生产贸易情况的是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他于1638~1639年曾在腾冲亲眼目睹了翡翠加工及贸易的盛况,并写入了他的游记之中。那么,翡翠传人中国的时间应在此之前。

考证历史得知,在此之前的明朝永乐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明朝向周边扩张,在此基础上大力开拓云南边疆,以及对腾越的三征麓川,使滇西尤其是腾冲得到大大开发。各种贸易及翡翠珠宝交易旺盛,促进了翡翠进入中国。

如果翡翠文化小白? 看这里帮成为翡翠大咖!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翡翠制品是北京明定陵中出土的翡翠如意,约于1368年~1644年在中国出现。故翡翠传入我国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

清代

翡翠在清代传入中国的观点是最有说服力的。清代,翡翠由于受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后的癖爱,被称为“皇家玉”,由此翡翠身价百倍,成为玉中极品。

如果翡翠文化小白? 看这里帮成为翡翠大咖!

美网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屈志仁质疑过清朝以前的翡翠就是指缅甸硬玉,他认为汉朝、南朝、宋朝的翡翠实为碧玉或者绿玉。 殷志强基于现今“碧玉与翠玉外表色泽相近,古人常通称之”的理由,认为明以前文献中的“翡翠”、 “翠玉”,不是今日缅甸翡翠(辉石硬玉),而是指一种透明度较高的碧玉(角闪石软玉)。香港收藏家李英豪也持类似看法。所以,很多人认为翡翠是清代传人中国,认为从传入到应用也只有300多年的时间。

翡翠传说的历史已成过去,但翡翠文化与中国玉文化却是一脉相承,或者说是中国玉文化的延续和升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